初中文言文表述问句的固定句型

初中文言文表述问句的固定句型

  一、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型

  1.“何……之有”表示反问,其中的“之”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何……”是其宾语。提前宾语的作用在于强调宾语。“何……之有”可译为“有何……”。“何”并不是宾语,而是定语。宾语是“……”所代替的名词性短语。如:

  (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亦君之力,臣何力之有?(《韩非子·难二》)——也是国君的力量,臣子有什么力量呢?

  2.“不……乎”“不亦……乎”是较委婉的反问说法,即“不是吗”,或者“不也是吗”。如: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了又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

  (2)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传·子鱼论战》)——利用敌人受阻的机会进攻他们,不也可以吗?

  3.“何以……为”,“为”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作“为”的前置宾语;“以……”是介宾短语,作“为”的状语。所以“何以……为”,等于介宾短语“以……”加动宾短语“为何”,相当于“用(要)……做什么”。如:

  (1)然则又何以兵为?(《荀子·议兵》)——既然如此,那么用兵做什么?

  (2)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就要做真王了,要个假王的名义做什么?

  “何以……为”有时也作“奚以……为”“安……以为”。如: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要飞到九万里之外又向南飞干什么?

  (2)君长有齐,奚以薛为?(《战国策·齐策》)——您长久地据有齐国,要薛城做什么?

  4.“无乃……乎”,可译为“恐怕……吧”,用反问的.形式,委婉地表示说话人肯定的看法。如: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私心刺谬乎?(《报任安书》)——现在您让我推荐贤士,恐怕与我的心意相违背吧?

  (2)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孔子说:“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

  二、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型

  1.“如……何”“奈……何”“若……何”,相当于“对(把)……怎么样(怎么办)”。“如、若、奈”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如:

  (1)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2)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虞姬啊,虞姬啊,对你怎么办呢?

  有时可将上述句式紧缩为“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它们作谓语,用来询问办法,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作状语,用来询问原因,相当于“为什么、怎么”。如:

  (1)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更换你捕蛇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

  (2)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杞人忧天》)——整天在天里面(大气里面)活动,为什么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2.“何所……”“谁……者”,这是两个主谓倒装疑问句式。“何所……”等于“所……(者)何”。“所……”作主语;“何”是疑问代词,作谓语。如: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木兰你想的是什么,思念的是什么?

  (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给您出这个主意的是谁?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395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赠黎安二生序》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赠黎安二生序》   作者: 曾巩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53
  • 古诗听筝/鸣筝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李端〔唐代〕

    作者:李端 朝代:〔唐代〕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听筝 / 鸣筝译文及注释 听筝 / 鸣筝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制的…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34
  • 傅显迂缓文言文阅读题带答案翻译

    傅显迂缓文言文阅读题带答案翻译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70
  • 《季布传》文言文阅读

    《季布传》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 ,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0
  • “崔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骃传 崔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也。年十三能通《诗》、《易》、《春秋》,博学有伟才,尽通古今训诂百家之言,善属文。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时人或讥…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3
  • 经典芒种节气古诗句大全

    1.《诗三百三首·其六十七》   唐:寒山   山中何太冷,自古非今年。 沓嶂恒凝雪,幽林每吐烟。 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 此有沈迷客,窥窥不见…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2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