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实词断句法

  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比如2004年北京卷考题①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句中着重号为文章作者所加,下同)句中动词 有“亡”“入”“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子。②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句中动词有将归贺,也可区分出两个句子。再如2006年高考辽宁卷第14题,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部分用/断句。乡 人 管 彦 少 有 才 而 末 知 名 裒 独 以 为 必 当 自 达 拔 而 友 之 男 女 各 始 生 便 共 许 为 婚。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动词断句法的难点在于介于两个动词之间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们属上作前一动词的宾语还是属下作后一动词的主语,这要结合具体语境,反复推敲。如上句“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是断在“胡”后还是断在“人”后,是断在“归”后还是断在“人”后,颇费思量。根据语境,“胡”应为胡地,“归”意为自己家里,与后文“人皆贺之”意义关联。如果“归人”的话,就谈不上“贺”了。再从句式上看,“人皆吊之”与“人皆贺之”,句式整齐对称。根据以上分析,即可正确断句。 所要补充指出的是句子中一些专有名词(如地名、人名、官职名、器物名等)和连得很紧的词语(如双音节的词语)间不能点断。

  虚词断句法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应该断句的地方。我们只要抓住了这些虚词,了解它们在句中的位置,断句也就准确迅速了。

  发语词和句首助词常出现于句首,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其前自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一般也用在句首,在这些关联词前可点断。句末语气词等常用在句末,其后往往能断句。连词如“以、于、为、而、则”等经常出现在句中。后面不能断开。如2006年高考广东卷第12题: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史 官 曰 交 友 之 道 难 矣 人 当 意 气 相 得 时 以 身相 许 若 无 难 事 至 事 变 势 穷 不 能 蹈 其 所 言 而 背 去 者 多 矣 况 既 死 而 能 养 其 亲 乎 吾 观 杜 环 事 虽 古 所 称 义 烈 之 士 何 以 过 而 世 俗 恒 谓 今 人 不 逮 古 人 不 亦 诬 天 下 士 了 哉”断句。掌握上面方法,断句也就不难了。正确答案为: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曰”字断句法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 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顿开,后面“曰”的内容一般要加双引号。如果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2007年高考北京卷第11题,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曰 朕 少 好 弓 矢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正确答案为:太宗谓太子少师萧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这个文言语段划线部分是转述一段对话,三次“曰”的出现、两问两答的过程都可成为断句的参考。

  句式断句法

  文言句式一般分为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也有利于我们正确断句。请看扬州中学2007 ——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三语文试卷第8题,给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划分即可) 因 为 本 其 山 川 道 其 风 俗 之 美 使 民 知 所 以 安 此 丰 年 之 乐 者 幸 生 无 事 之 时 也 夫 宣 上 恩 德 以 与 民 共 乐 刺 史 之 事 也 遂 书 以 名 其 亭 焉 如果能抓住两个判断句句式,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正确答案为: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另,上文虚词断句法中所举2006年高考广东卷第12题一例,如再辅之以句式断句法,断句就更容易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397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感春五首原文及翻译

      感春五首   唐代:韩愈   辛夷高花最先开,青天露坐始此回。   已呼孺人戛鸣瑟,更遣稚子传清杯。   选壮军兴不为用,坐狂朝论无由陪。   如今到死得闲处,还有诗赋歌康哉。…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99
  • 《原毁》文言文翻译

    《原毁》文言文翻译   《原毁》选自《昌黎先生集》,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古文。此文论述和探究毁谤产生的原因,文章先从正面开导,说明一个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才符合君…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50
  • “阳城自处士征为谏议大夫,拜官不辞”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德宗贞元十一年,春,二月)初,阳城自处士①征为谏议大夫,拜官不辞。未至京师,人皆想望风采,曰:“城必谏诤,死职下。”及至,诸谏官纷纷言事细碎,天子益厌苦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49
  • 捣练子令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注释⑴砧(zhēn):捣衣石。 ⑵寒砧:寒夜捣帛声。古代秋来,家人捣帛为他乡游子准备寒衣。 ⑶栊:窗户。 译文秋风…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37
  • 购秘法者文言文翻译

    购秘法者文言文翻译   导语: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购秘法者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增补法   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39
  • 程迥文言文原文阅读

    程迥文言文原文阅读   导语:程迥,字可久,应天府宁陵人。家于沙随,靖康之乱,徙绍兴之余姚。年十五,丁内外艰,孤贫飘泊,无以自振。二十余,始知读书,时乱甫定,西北士大夫多在钱塘,迥…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4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