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葵,字南仲,京湖制置使方之子”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赵葵传
赵葵,字南仲,京湖制置使方之子。每闻警报,葵与诸将偕出,遇敌则深入死战。一日,方赏将士,恩不偿劳,军欲为变。葵时十二三,觉之,亟呼曰:“此朝廷赐也,本司别有赏赍。”军心赖一言而定,人服其机警。方卒,嘉定十五年,起复直秘阁、通判庐州,进大理司直、淮西安抚参议官。十七年,李全往青州,淮东制置使许国檄葵议兵。葵至曰:“君侯欲图贼,而坐贼阱中,悔已无及,惟有重帐前兵,犹足制之尔。”国曰:“兵不能集,集不能精,奈何?”曰:“葵请视两路之兵,别其精锐,君侯留三万帐前,贼不敢动矣。”国曰:“不若集淮兵来阅,而君董之,既足示众,亦可选锐。”葵曰:“有兵之郡,必当冲要,守将岂可空壁以从制使命耶?必将力争于朝,分留自卫。一得朝命,必匿其强壮,遣老弱以备数。本欲选锐,适得其钝,本欲示众,适示单弱,徒启戎心。”国不听,卒败。绍定元年,出知滁州。二年,全将入浙西告籴,实欲觇畿甸也。初,全之献俘也,朝廷授以节钺,葵策其必叛,乃上书丞相史弥远曰:“此贼若止于得粟,尚不宜使轻至内地,况包藏祸心,不止告籴。若不痛抑其萌,则自此肆行无惮,所谓延盗入室,恐畿内有不可胜讳之忧。”至滁,以其地当贼冲,又与金人对境,实两淮门户,修城浚隍,经武不少暇。命秦喜守青平,赵必胜守万山,以壮形势。母卒,葵求解官,不许,不得已,卒哭复视事。全造舟益急,葵复致书史弥远,又言于朝。弥远犹未欲兴讨参知政事郑清之赞决之乃加葵直宝章阁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滁州范刻日约葵葵帅雄胜等步骑万四千命王鉴等将之以葵兼参议官已而,全攻扬州东门,葵亲出搏战。于是数战皆捷。四年八月,召封枢密院禀议,受宝章阁待制、枢密副都承旨,依旧职仍落起复,寻进兵部侍郎。
(选自《宋史·赵葵传》  有删改)
【注】范:赵苑,赵葵的哥哥。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弥远犹未欲兴讨/参知政事郑清之赞决之/乃加葵直宝章阁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滁州/范刻日约葵/葵帅雄胜等步骑万四千/命王鉴等将之/以葵兼参议官/
B.弥远犹未/欲兴讨参知政事/郑清之赞决之/乃加葵直宝章阁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滁州/范刻日约葵/葵帅雄胜等步骑万四千/命王鉴等将之/以葵兼参议官/
C.弥远犹未/欲兴讨参知政事/郑清之赞决之/乃加葵直宝章阁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滁州/范刻日约葵/葵帅雄胜等/步骑万四千/命王鉴等将之/以葵兼参议官/
D.弥远犹未欲兴讨/参知政事郑清之赞决之/乃加葵直宝章阁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滁州/范刻日约葵/葵帅雄胜等/步骑万四千命王鉴等将之/以葵兼参议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复,指封建时代官员遭父母丧,守丧尚未满期而应召赴任官职(明清时专指服父母丧期满后重新做官),也可泛指一般开缺或革职官员重被起用,文中即是后者。
B.通判,“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是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的官职。
C.檄,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之一,也泛指信函。
D.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如绍定;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明清以前一个皇帝往往有多个年号,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葵从小机警聪慧,因赵葵的父亲奖赏将士不当,将士们想发动变乱,赵葵虽然只有十二三岁,察觉到这件事后说了一句话就稳定了军心。
B.赵葵有军事谋略。嘉定十七年,赵葵应许国之召参与商议军事,清晰地分析当时形势并提出制服贼寇的办法,建议许国留下三万精兵在军帐前听从调遣。
C.赵葵富有洞察力。李全打算到浙西求购粮食,实际是想窥视京城附近的地方,此时赵葵就看出李全有叛乱之心,他告诉丞相史弥远要警惕防范李全。
D.赵葵富有孝心。母亲生病,他曾请假回家探望服侍,未被批准后他就割去自己大腿上的肉杂入药中寄给母亲,当母亲死后,赵葵请求辞去官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本欲选锐,适得其钝,本欲示众,适示单弱,徒启戎心。(5分)
(2)若不痛抑其萌,则自此肆行无惮,所谓延盗入室,恐畿内有不可胜讳之忧。(5分)

参考答案
10.A(句中有人名“弥远”“郑清之”“范”“葵”等,官职名。“参知政事”“淮东提点刑狱”等,根据前后文内容分清行为的发出者、官职的归属,进行断句即可)
11.A(“文中即是后者”错,由“方卒”可知是前者)
12.C(由原文“初,全之献俘也,朝廷授以节钺,葵策其必叛”可知,赵葵预计李全会叛乱不是在李全打算到浙西求购粮食之时)
13.(1)本来是想选择精锐之师,恰好得到愚钝之兵;本来是想显示兵众力强,恰好显示出兵少力弱,徒然引起敌人侵犯的念头。(“锐”“钝”“示”“启”译出一处给1分,句意1分)
(2)如果不狠狠地抑制他刚萌生的邪念,那么他从此就会肆无忌惮,这就是所说的请盗贼进家,恐怕京城之内有不可避免的忧患。(“若”“萌”“廷”“畿内”译出一处给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赵葵,字南仲,京湖制置使赵方的儿子。每次听到军事警报,与各位将领一齐出阵,遇到敌人就深入死战到底,各位将领惟恐失掉了制置使的儿子,全力冒死相救,多次因为这个原因获得胜利。有一天,赵方奖赏将士,恩德不能抵偿功劳,将士们想发动变乱。赵葵当时十二三岁,察觉到这件事,急忙喊道“:这是朝廷赏赐的,本制置使司另外还有赏赐。”军心因这一句话而稳定,人们都佩服他的机警灵敏。赵方去世,嘉定十五年,嘉定十五年,赵葵又升任直秘阁,担任庐州通判,进升大理司直、淮西安抚参议官。嘉定十七年,李全进攻青州,淮东制置使许国邀请赵葵议论兵事。赵葵到后说:“您想消灭贼寇,而已落入贼寇的陷阱中,后悔已来不及,唯有在前方重点设防,还可以制服贼寇。”许国说:“士兵不能集中,集中的兵不精练,怎么办?”赵葵答道:“我赵葵请求视察淮南两路的士兵,选拔其中的精锐,您留下三万精兵在军帐前听从调遣,贼寇就不敢贸然行动了。”许国说:“不如集合淮兵来接受检阅,由您监督管理,这样既足以显示兵多,又可选择精锐。”赵葵道:“有兵的州府,一定是军事要地,守将难道能够不留一兵一卒来服从制置使的命令吗?一定要向朝廷力争,分留一部分军队自卫。一旦得到朝廷的允许,定是隐匿他们强壮的士兵,派遣年老体弱的士兵来充数。本来是想选择精锐之师,恰好得到愚钝之兵;本来是想显示其兵众力强,恰好给人以兵少力弱的感觉,反而示敌方以可乘之机。”许国不听,最后大败。绍定元年,出任滁州知州。绍定二年,李全打算到浙西筹集粮草,实际上是想窥测国都附近的地方。开始时,李全献出俘虏,朝廷授给他一定的权柄,赵葵预计他一定会叛乱,于是向丞相史弥远上书说:“此贼如果只是希望得到一些粮粟,尚且不适宜让他轻易地到内地来,况且他包藏祸心,不仅仅是为了筹集粮食。如果不狠狠地抑制他们刚刚萌生的邪念,那么他们从此就会肆无忌惮,好比引狼入室,恐怕京畿之内有不好说而又说不完的忧虑。”到滁州后,因为其辖地正是贼寇进入内地的要道,又与金人的边境相对峙,实为两淮地区的门户,于是,修筑城墙,疏浚护城壕,训练军队,从无空暇。命令秦喜扼守青平,赵必胜驻守万山,以壮大形势。赵葵的母亲患病,赵葵请假探视未被批准,于是,割股肉杂入药中寄送给母亲。母亲死了,赵葵请求辞去官职,未被允许,不得已,办完丧事后又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全造船更加急迫,赵葵又写信札给史弥远。又向朝廷上书,史弥远还是没有想到去兴师讨伐,参知政事郑清之赞成决定讨伐。于是,升任赵葵任宝章阁、淮东提点刑狱兼滁州知州。赵范立刻约定赵葵,赵葵率领雄胜、宁淮、武定、强勇步、骑兵一万四千人,命令王鉴、扈斌、胡显等将官率领,以赵葵兼任参议官。不久,李全攻打扬州东门,赵葵素自出阵迎战。于是几次战役都胜利了。绍定四年八月。诏命封他柜密院禀议,任宝章阁特制、枢密副都承旨,依照旧职仍起周恢复其位,不久,进升兵部传郎。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433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元行钦,幽州人。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阅读答案及翻译

    元行钦,幽州人。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1
  • 朱熹《九曲棹歌》原文、注释和鉴赏

    朱熹《九曲棹歌》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注释】 (1)此诗当是作者晚年所作。武夷山九曲溪之第五曲,为平林渡一带,水流平…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597
  • 《论民本》文言文及译文

    《论民本》文言文及译文   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今世或谓之气功,误亦。浩然正气者,以德充实,无德则虚。古以无形为气,故谓之气。下面…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47
  • 《问刘十九》翻译赏析

      《问刘十九》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古诗全文如下: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前言】   《问刘十九》是唐代诗人白…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1
  •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留别王维/送崔九全诗拼音版、意思及赏析_唐代裴迪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留别王维/送崔九》由唐代裴迪所创作。以下是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留别王维/送崔九全诗拼音版、意思及赏析,欢迎阅读。 全诗原文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67
  •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是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8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