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陈襄传》“陈襄,少孤,出游乡校”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陈襄,少孤,出游乡校,与陈烈、周希孟、郑穆为友。时学者沉溺于雕琢之文,所谓知天尽性之说,皆指为迂阔而莫之讲。四人者始相与倡道于海滨,闻者皆笑以惊,守之不为变,卒从而化,谓之“四先生”。襄举进士,调浦城主簿,摄令事。县多世族,以请托肋持为常,令不能制。襄欲稍革其俗,每听讼,必使数吏环立于前。私谒者不得发,老奸束手。民有失物者,贼曹捕偷儿至,襄语之曰“某庙钟能辨盗,犯者扪之辄有声,余则否”。乃遣吏先引以行,自率同列诣钟所祭祷,阴涂以墨,而以帷蔽之。命群盗往扪,少焉呼出,独一人手无所污,扣之,乃为盗者。知河阳县,始教民种稻。富弼为郡守,一见即礼遇之,及入相,荐为秘阁校理、判祠部。知常州,运渠横遏震泽,积水不得北入江,为常、苏二州病。襄度渠之丈尺与民田步亩,定其数,授以浚法,水不复积。知谏院,改侍御史知杂事。论(王安石)青苗法不便,且言韩维不当为中丞。皆不听,襄以言不行,愿补外。安石欲以为陕西转运使,帝惜其去,留修起居注。逾年,安石又欲出之,帝不许。寻直学士院,安石益忌之,擿其书诏小失,出知陈州。卒,年六十四,赠给事中。襄莅官所至,必务兴学校,平居存心以讲求民间利病为急。既亡,友人视其箧,得手书累数十幅,盈纸细书,大抵皆民事也。在经筵时,神宗顾之甚厚,襄以司马光至于郑侠三十三人对,谓光等皆股肱心膂之臣,不当久外。谓侠愚直敢言,发于忠义,投窜瘴疠,朝不谋夕,愿使得生还。帝不能尽用。
    (节选自《宋史·陈襄传》)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犯者扪之辄有声  扪:按,摸   
B.扣之,乃为盗者  扣:拘押,扣押
C.擿其书诏小失  擿:揭发       
D.朝不谋夕  谋:预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校,又称乡学,是古代政府开办的地方学校,通过乡试成了生员才有资格就读。
B.摄令事,“摄”在这里指官员代理某个官职的工作,也指官员兼任其他官职的工作。
C.赠给事中,赠在这里指赠官,古代朝廷给已死的官员或其父祖加封爵位或官职。
D.经筵,中国古代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襄做事不苟同流俗。他和朋友陈烈等四人提倡新的文风,宣传了解天命觉悟本性的主张。虽然当地百姓一时并不理解,但最终还是被陈襄等人教化了。
B.陈襄为官不惧奸邪和强权之人。他在浦城审案时让多位官吏参加,使坏人的各种伎俩无法得逞。他批评青苗法,得罪了王安石,王安石总想撵他到京外为官。
C.陈襄积极向朝廷推荐人才。他在河阳时教农民种植稻谷,富弼很欣赏他。陈襄一当上宰相就把富弼推荐给朝廷。此外他还向皇帝推荐了司马光等许多人。
D.陈襄关心百姓生活。他曾利用大钟巧妙地给百姓找出真正的盗贼,还详细记录要办理的与百姓有关的各种事务,曾设法解决了苏、常二州的滞水问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遣吏先引以行,自率同列诣钟所祭祷,阴涂以墨,而以帷蔽之。
(2)襄莅官所至,必务兴学校,平居存心以讲求民间利病为急。

参考答案
10.B (扣,询问,审问)
11.A (乡校没有资格要求,它既是学习的地方,还是人们闲时聚会、交谈的场所,交谈内容包括议论国家政事得失)
12.C (不是陈襄推荐了富弼,是富弼推荐了陈襄做秘阁校理等官职。)
13.译文:(1)就派遣吏卒先带着(疑似小偷的人)前去(寺庙),自己带领同僚到钟所在的位置祭祀祷告,暗中把墨汁涂抹到钟上,用布幔把钟遮蔽起来。(译出大意给3分;“引”“阴”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陈襄(做官)到任职所在的地方,必定致力于兴办学校,平日用心把讨论研究百姓的利益和困难当作最紧急的事(来做)。(译出大意给3分;“务”“急”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陈襄,幼时丧父,出外到乡校游学,与陈烈、周希孟、郑穆是好朋友。当时读书人都沉浸迷失在注重修饰文词的文章中,(对儒家)所说的了解天命觉悟本性的学说,都指责是思想言行不合实际而没有人来研究这样的学说。陈襄他们四个最先一同在沿海地区提倡这些学说,听到的人都笑话(他们),惊讶不已,他们坚持这样做不改变,最终(大家)都听从了他们并且受到教化,(人们)称他们为“四先生”。陈襄考中进士,调任为浦城主簿,代理县令事务。浦城县有很多世代显贵的家族,把私相嘱托,对(政权)把持横行当作平常的事,县令不能控制(这个局面)。陈襄逐渐改变这个习气,每次审理诉讼案件,一定让多位官吏围着站在自己面前。(这样一来),私下进见(说情)的人没法说话,参与此事的老到奸滑的官吏毫无办法。百姓有东西被偷了,抓捕盗贼的官员抓了(疑似)小偷(的人)送到,陈襄告诉他们说“某座寺庙里的钟能够辨识出盗贼,偷了东西的人摸钟就会发出响声,其余的人摸应该不响”。就派遣吏卒先带着(疑似小偷的人)前去(寺庙),自己带领同僚到钟所在的位置祭祀祷告,暗中把墨汁涂抹到钟上,用布幔把钟遮蔽起来。命令这些小偷到布幔里去摸钟,过了一会喊他们出来,只有一个人手上没有被墨汁染黑。审问他,就是那个偷东西的贼。(陈襄)担任河阳县令,开始教导农民种植稻谷。富弼作郡守,一见到就用优厚的礼节对待陈襄,等到富弼做了宰相,还推荐陈襄去做秘阁校理、监管祠部(事务)。(陈襄)担任常州知州,运河的水从旁边冲到了太湖,积存的水不能从北边泻入长江,成了常州、苏州两地的灾害。陈襄估算了运河的长度和百姓田地的面积,确定了数字,把疏通的办法交给他们,滞水不再积留。在谏院任职,又改任侍御史知杂事(官名。唐朝置,以年深御史充任,总管御史台庶务。五代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一人兼任。宋初因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去“知杂事”之号,置侍御史一人,为御史台副长官)。批评王安石青苗法不合理,而且进言说韩维不应当任命为中丞。(皇上)都没有采纳(这些意见),陈襄因为这些建议没有被接受,想到京城之外任职。王安石想把他安排去做陕西转运使,皇上舍不得他离开,留下他编写《起居注》。过了一年,王安石又想把他弄到外地去,皇上不答应。不久到学士院任职,王安石更加忌惮他,揭发他书写诏书中的小的过失,让他出京到陈州当知州。(陈襄)去世,年龄是六十四岁,被追封为给事中。陈襄(做官)到任职所在的地方,必定致力于兴办学校,平日用心把讨论研究百姓的利益和困难当作最紧急的事(来做)。他去世以后,朋友察看他的书箱,找到了他亲手书写的几十张文稿,纸上写得满满的,都是很细的字,大多是(与)百姓(有关)的事。(陈襄)在给皇上讲解经籍的时候,神宗对他关怀很优厚,陈襄拿司马光、郑侠等三十三人作为(对皇上)的回答,说司马光等人都是辅佐得力可做亲信的大臣,不应当让他们长期在外地做官。又说郑侠朴实直爽敢于说话,(言语)都是出于忠诚正义,流放(南方)瘟疫(多发)的地区,早上无法预料晚上的事,(非常危险),希望让他能够活着回到京城。皇帝没有全部采纳。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452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林道人诣谢公文言文翻译和注

      《林道人诣谢公》是南北朝·刘义庆所著的《》中的文言文。以下是《林道人诣谢公》文言文翻译和注释,欢迎阅读。 文言文   林道人①诣⑨谢公。东阳②时始总角③,新病起,…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52
  • 中秋团圆古诗句子摘抄

    中秋团圆古诗摘抄:   一、汉魏诗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14
  • 写碣石观海的诗词大全

    碣石,即碣石山,在河北省昌黎县城北,为燕山余脉,主峰仙台顶海拔695米,为古今观海胜地。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和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秦始皇和汉武帝先…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66
  •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翻译赏析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译文]  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际,本已气肃天清的万物,加此一番秋雨,更是清至极处。 八声甘州①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64
  • 樊重树木的文言文翻译

    樊重树木的文言文翻译   樊重,字君云。他家世世代代都很擅长耕种庄稼,并且喜欢做生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樊重树木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樊重树木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42
  • 《春夜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作品注释   (1)知:明…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3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