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道士救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道士救虎
苍筤之山,溪水合流,入于江。有道士筑于其上,以事佛,甚谨。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道土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浒,督善水者绳以俟。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甚众。平旦,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救之!”舟者应言往,以木接上之,乃虎也。始则矇矇然,坐而舐其毛;比及岸,则瞠目视道士,跃而攫之,仆地。舟人奔救,道士得不死,而重伤焉。   
1、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词语的意思
    具()躬()以()
    【答案】准备亲自用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救之!”
    【答案】道士说:“这也是有生命的东西,一定要快快救它!”
3、想象一下,受了重伤后的道士将会说些什么呢?
【答案】光讲人道,不讲是非,最终要吃大苦头
4、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对像虎一样凶恶的东西,人们不应怜悯。
【解析】道士救上虎之后反而差点被虎咬死,说明不是所有生命都值得救,一定要看清他的善恶。
   
参考译文:
    满是苍莨的山,溪水汇合流在了一起,进入到江中。有个道士在它上面建造寺庙,用来伺奉佛主,十分谨慎小心。一天晚上,山上发了洪水,水上漂流着房屋,塞满了山溪,滔滔向下流去。很多受灾的人,有的骑在木头上,有的趴在屋顶上,又哭又喊,向周围求救,那求救的声音接连不断。道士便准备了大船,亲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站在水边,督促善于游泳的人拿好绳索等候在岸边。有人被水冲来便投去木头、绳索,把他拉上岸。被救活的人很多。第二天清早,有一只野兽被冲来,躯体淹没在波涛中,把头伸出水面左右盼望,好像向人求救的样子。道士说:“这也是有生命的东西,一定要赶快救它!”驾船的人听从他的话去救。用木头把它接上了船,原来是一只老虎。开始时,它还是昏昏沉沉的样子,坐着舔身上的毛。等船一到岸,它就瞪着眼睛看着道士,跳上去把道士扑倒在地。船工们一齐涌上去救,他虽然没被咬死但已经受了重伤。郁离子说:“悲哀啊,这也是道士自己的过失啊。知道它不是人而去救它,难道不是道士的过失吗?虽然如此,正如孔子所说:‘看一个人的过失,就知道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了。’道士就是这样的人。”

启示
文中说的“道士”,他救了落水的老虎,结果差点儿反被老虎吃掉。他多么像明朝人马中锡在《中山狼传》中描写的东郭先生,又多么像《克雷诺夫寓言》中《农夫与蛇》中的农夫。坏人总是坏人,他们的本性难改,你轻易同情他们,结果往往害了自己,鳄鱼的眼泪是不能相信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593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韩雄字木兰,河南东垣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韩雄字木兰,河南东垣人也。雄少敢勇,膂力绝人,工骑射,有将率材略。及魏孝武西迁,雄便慷慨有立功之志。大统初,遂与其属六十余人于洛西举兵,数日间,众至千人。与河南行台杨琚共为掎角。每…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98
  • 一落索(春怀)

    朝代:宋代 作者:严仁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清晓莺啼红树。又一双飞去。日高花气扑人来,独自价、伤春无绪。别后暗宽金缕。倩谁传语。一春不忍上高楼,为怕见、分携处。

    古诗文 2020年5月27日
    545
  • 《后汉书•郑玄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68
  • 《尽信〈书〉不如无〈书〉》译文

    选自《孟子》 【原文】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译文】 孟子说:“要是完全相信《…

    古诗文 2022年5月14日
    218
  • 总结文言文中的第一人称

    总结文言文中的第一人称   一、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予、余、朕。   1、我:用于第一人称,译作我、我们   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一儿曰:我以日…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76
  •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王安国《清平乐》翻译赏析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译文]  尽管黄莺叫个不停也留不住美丽的春天。   [出典]    北宋 王安国&nbsp…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6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