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元舆《悲剡溪古藤文》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悲剡溪古藤文
(唐)舒元舆
剡溪上绵四五百里,多古藤,株枿逼土,虽春入土脉,他植发活,独古藤气候不觉,绝尽生意。予以为本乎地者,春到必动,此藤亦本乎地,方春且有死色,遂问溪上人。有道者云:“溪中多纸工,刀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噫!藤虽植物,温而荣,寒而枯,养而生,残而死,亦将似有命于天地间。今为纸工斩伐,不得发生,是天地气力为人中伤,致一物疵疠之若此。
异日过数十百郡,洎东雒西雍①,历见言书文者,皆以剡纸相夸。乃寤曩见剡藤之死,职正由此,此过固不在纸工。且今九牧士人,自专言能见文章户牖者,其数与麻竹相多。听其语,其自重皆不啻握骊龙珠。虽苟有晓寤者其伦甚寡不胜众者亦皆敛手无语胜众者果自谓天下之文章归我遂轻傲圣人之道。使《周南》《召南》风骨折入于《折杨》《皇荂》②中,言偃、卜子夏③文学陷入于淫靡放荡中。比肩搦管,动盈数千百人,数千百人下笔,动数千万言。不知其为谬误,日日以纵,自然残藤命,易其桑叶,波浪颓沓,未见其止。如此则绮文妄言辈,谁非书剡纸者耶?纸工嗜利,晓夜斩藤以鬻之,虽举天下为剡溪,犹不足以给,况一剡溪者耶?以此恐后之日不复有藤生于剡矣。
大抵人间费用,苟得著其理,则不枉之道在,则暴耗之过,莫由横及于物。物之资人,亦有其时,时其斩伐,不为夭阏。予谓今之错为文者,皆夭阏剡溪藤之流也。藤生有涯,而错为文者无涯。无涯之损物,不直于剡藤而已,予所以取剡藤以寄其悲。
 (选自《晚唐小品文选译》)
【注】①东雒西雍:雒,通“洛”,唐代以京城长安之东的洛阳为东都,称东洛;西雍泛指处于西方的京城长安一带。②《折杨》《皇荂》:代指世俗音乐。③言偃、卜子夏:都是孔子弟子,在孔门以文学见称。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日过数十百郡,洎东雒西雍            洎:到,及
B.自然残藤命                    残:残留的
C.比肩搦管,动盈数千百人             搦管:握笔
D.此过固不在纸工                        固:本来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日日以纵                            但以刘日薄西山
B.温而荣,寒而枯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C.不知其为谬误                     然此可为智者道
D.方春且有死色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剡溪纸工贪图私利过度采伐古藤,导致失衡。作者认为应该按一定的时节开采万物,这与孟子“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的观点何其相似。
B.本文是一则杂感,作者没有直叙其事,而是围绕造纸原料剡溪古藤受到过度摧残一事展开
议论。比喻生动,笔锋犀利,说理形象,耐人寻味。
C.作者在文中讽刺了当时社会上文人们竞相自夸的虚骄风气和浮夸低俗的文风。
D.作者借剡藤的命运来表达壮志难酬的激愤和对人才被埋没的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感慨。
17.用“/”给下面文字断句。(3分)
虽 苟 有 晓 寤 者 其 伦 甚 寡 不 胜 众 者 亦 皆 敛 手 无 语 胜 众 者 果 自 谓 天 下 之 文 章 归 我 遂 轻 傲 圣 人 之 道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物之资人,亦有其时,时其斩伐,不为夭阏。(4分)
(2)无涯之损物,不直于剡藤而已,予所以取剡藤以寄其悲。(5分)

参考答案
14.B (残:残害) 
15.D (A项,以:表修饰/因为。B项,而:表因果/表转折C项,为:是/对、向D项,且:同为表转折,却)
16.D (无关“对人才被埋没的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感慨”)
17.(3分)虽苟有晓寤者/其伦甚寡/不胜众者/亦皆敛手无语/胜众者/果自谓天下之文章归我/遂轻傲圣人之道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4分)万物资助人类,也是有一定时节的,在一定时节斩伐古藤,不能说是摧残它。(“资”、“时”、“夭阏”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5分)且毫无限度地残害万物,并非只限于剡溪古藤而已,这就是我选择剡溪古藤来寄托哀思的原因。(“无涯”、“直”、“所以”、“以”各1分,句子通顺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剡溪向上绵延四五百里,长着许多古藤,藤根迫近土地。即使春气输入土地脉络,其他植物已抽枝发芽,唯独古藤感觉不到气候的变化,完全断绝了生的意向。我以为植根于土地的东西,春天来了一定会呈现生机。这古藤也植根于土地,正当春天却呈现死亡的颜色,于是向剡溪上的人询问。有人解释说:剡溪一带有很多造纸的工人,用刀斧砍伐古藤而不顾及什么季节,剥去古藤的外皮,来供造纸之用。唉,古藤虽然是植物,但气候温和就繁荣,天气寒冷就枯萎,人们养育它就能生长,残害它就会死亡,看来也像是受命于天似的。现在却被造纸的工人砍伐,不能发育生长,这是天地赋予它的气力被人所中伤,导致一种生物遭受如此严重的病害啊。
后来我到过数十百个郡县,东至洛阳,西到长安,每每见到谈论写字作文的人,都拿剡纸相夸耀。这才明白从前所见剡溪古藤的枯萎,责任恰恰应由这些人负,而这过错本来就不在造纸工人。而且如今天下的读书人,自己专门立言而能见出于文章门户的,那数量和竹麻一样多。听他们说话,都自命不凡,仿佛已经掘到了骊龙颌下的宝珠。即使有通晓明悟的人,他们的话语却少得很。不能胜过众人,也就都缩手不说了。胜过众人的果然自称天下的文章都归功于我,于是轻视圣人的道理,使得诗经中《周南》《召南》的风骨折散为《折扬》《皇荂》的俗调,使言偃、卜子夏的文学陷入淫靡放荡之中。他们挤在一起动笔写作,动不动就是几千几百人。几千几百人下笔,动不动就是数千数万字。他们不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一天天放纵下去,自然残害了古藤的生命,把它看得比桑叶还容易得到的东西,使得衰败的趋势日益严重,不见终止。这样一来,那么写绮丽文章随意发表言论的人,谁不是用剡纸写的呢?造纸工人贪图利益,日夜斩伐古藤用来卖钱,即使全天下都是剡溪,也还不足以供给,何况只有一条剡溪呢?因此,恐怕以后不再有古藤生长于剡溪了。
大凡人世间的耗费,如果合理,那么正道存在,则肆意耗费的错误,就无从横加于万物。万物资助人类,也是有一定时节的。在一定时节斩伐古藤,不能说是摧残它。我认为如今胡乱写文章的人,都是残害剡溪古藤之流。藤的生命有限,而胡乱作文的人却没有限度。且毫无限度地残害万物,并非只限于剡溪古藤而已。这就是我选择剡溪古藤来寄托哀思的原因。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595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入木三分》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入木三分》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入木三分》文言文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1)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609
  • “柳絮风前欹枕卧,荷花香里棹舟回”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柳絮风前欹枕卧,荷花香里棹舟回。”这两句是说,在别业里倚枕安卧,但见窗前风吹柳絮,纷纷扬扬;荷花池里,花开正茂,香飘四野,有人正泛舟而回。诗句语言质朴,写…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72
  • 谢道韫咏絮

      【文言文】   晋名将谢安,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辈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rdquo…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15
  • ●卷二十六・碑志三

           【唐朝散大夫赠司勋员外郎】   孔君墓志铭(或无“郎”字。孔君名戡,孔子三十六世孙,时与公偕分司东都,…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110
  • 关于霜降的古诗10首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每年的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运行到黄经210度时为霜降节气。随着霜降的到来,在这欲冷未…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71
  • 中考文言文一词多义知识点

    中考文言文一词多义知识点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