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治人者何”阅读答案及翻译

凡治人者何?曰,非五谷无以充腹,非丝麻无以盖形,故充腹有粒,盖形有缕,夫在芸耨①,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夫无雕文刻镂之事,女无绣饰纂组之作。木器液,金器腥,圣人饮于土,食于土,故埏埴②以为器,天下无费。
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今短褐不蔽形,糟糠不充腹,失其治也。古者土无肥硗③,人无勤惰,古人何得而今人何失邪?耕有不终亩织有日断机而奈何寒饥盖古治之行今治之止也。
夫谓治者,使民无私也。民无私则天下为一家,而无私耕私织,共寒其寒,共饥其饥。故如有子十人,不加一饭,有子一人,不损一饭,焉有喧呼酰④酒,以败善类乎?民有轻佻,则欲心兴,争夺之患起矣。横生于一夫,则民私饭有储食,私用有储财。民一犯禁,而拘以刑治,乌在其为人上也。
善政执其制,使民无私,为下不敢私,则无力非者矣。反本缘理,出乎一道,则欲心去,争夺止,囹圄空,野充粟多,安民怀远,外无天下之难,内无暴乱之事,治之至也。苍苍之天,莫知其极。古之帝王,谁为法则?往世不可及,来世不可待,求己者也。所谓天子者,四焉:一曰神明,二曰垂光,三曰洪叙,四曰无敌。此天子之事也。
今说者曰:“百里之海,不能饮一夫,三尺之泉,足止三军渴。”臣谓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太上神化,其次因物,其下在于无夺民时,无损民财。夫禁必以武而成,赏必以文而成。
  (选自《尉缭子·治本第十一》)
注释:①耨(nòu):古代锄草的农具;锄草。②埏埴(shān zhí):用水和粘土,制成陶器。  ③硗(qiāo):土地坚硬、不肥沃。  ④酰(dān):同“耽”。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丝麻无以盖形     盖:遮蔽
B.女无绣饰纂组之作     饰:修饰
C.则欲心兴,争夺之患起矣     患:祸患
D.安民怀远,外无天下之难     怀:怀想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圣人饮于土,食于土     故内惑于郑袖
B.古人何得而今人何失邪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民有轻佻,则欲心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民一犯禁,而拘以刑治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耕有不终亩/织有日断机/而奈何寒饥/盖古治之行/今治之止也
B.耕有不终/亩织有日/断机而奈何/寒饥盖古治之/行今治之止也
C.耕有不终亩/织有日断机而奈何/寒饥盖古/治之行/今治之止也
D.耕有不终/亩织有日/断机而奈何寒饥/盖古治之行/今治之止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要想治理好民众,必须要让百姓专事耕织,做到有饭吃,有衣穿,同时杜绝追求华丽纹饰,禁止奢侈浪费。
B.文章认为,治理国家要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上解决问题,要因势利导,不误农时,保护百姓财物,要教育民众不自私。
C.文章认为,最高统治者要能敬畏天上的的神灵,能对天下普施恩泽,能建立宏大的功业,能让天下没有反对他的敌人。
D.文章认为,私欲的产生由于没有节制,而要想禁止坏人坏事,必须使用强制手段;奖励好人好事,必须结合教化才能奏效。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之帝王,谁为法则?往世不可及,来世不可待,求己者也。(5分)
(2)太上神化,其次因物,其下在于无夺民时,无损民财。(5分)

参考答案
9、D(怀:使……归向,使降顺)
10、B (B:“而” 均为连词,表转折;)
11、A
12、C(“能让天下没有反对他的敌人”错误,应为“天下没有与他抗衡的人”。)
13、(1)古代的帝王,谁的治国策略可供效法呢?过去的时代不可能追得上(重视),未来也不能只靠等待,靠自己创造罢了。
(2)最上等的是精神感化,次等的是凭借事物加以引导,再次等的是不能够耽误农时,不能损害百姓财物。

参考译文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602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晋平公炳烛而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 而…

    古诗文 2022年5月16日
    155
  • “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也。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潜私谓所亲王粲、司马芝曰:“刘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处,其败无日矣。”遂南适长沙。太祖定荆州,以潜参丞相…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63
  • 《新五代史·刘昫传》原文阅读及翻译

      原文:   刘昫,涿州归义人也。昫为人美风仪,与其兄暄、弟皞,皆,好学知名燕、蓟之间。后昫兄暄为怨家所杀,乃避之沧州。唐庄宗即位,拜昫太常博士,以为翰林学士。明宗时,累迁兵部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131
  • 《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

      一、原文。   登岳阳楼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58
  • 苏轼《陈公弼传》

    原文】 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

    古诗文 2022年5月15日
    214
  • 折桂令春情翻译赏析

      导语:灯半昏时,月半明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折桂令春情翻译赏析,欢迎借鉴!   折桂令·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5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