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治人者何”阅读答案及翻译

凡治人者何?曰,非五谷无以充腹,非丝麻无以盖形,故充腹有粒,盖形有缕,夫在芸耨①,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夫无雕文刻镂之事,女无绣饰纂组之作。木器液,金器腥,圣人饮于土,食于土,故埏埴②以为器,天下无费。
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今短褐不蔽形,糟糠不充腹,失其治也。古者土无肥硗③,人无勤惰,古人何得而今人何失邪?耕有不终亩织有日断机而奈何寒饥盖古治之行今治之止也。
夫谓治者,使民无私也。民无私则天下为一家,而无私耕私织,共寒其寒,共饥其饥。故如有子十人,不加一饭,有子一人,不损一饭,焉有喧呼酰④酒,以败善类乎?民有轻佻,则欲心兴,争夺之患起矣。横生于一夫,则民私饭有储食,私用有储财。民一犯禁,而拘以刑治,乌在其为人上也。
善政执其制,使民无私,为下不敢私,则无力非者矣。反本缘理,出乎一道,则欲心去,争夺止,囹圄空,野充粟多,安民怀远,外无天下之难,内无暴乱之事,治之至也。苍苍之天,莫知其极。古之帝王,谁为法则?往世不可及,来世不可待,求己者也。所谓天子者,四焉:一曰神明,二曰垂光,三曰洪叙,四曰无敌。此天子之事也。
今说者曰:“百里之海,不能饮一夫,三尺之泉,足止三军渴。”臣谓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太上神化,其次因物,其下在于无夺民时,无损民财。夫禁必以武而成,赏必以文而成。
  (选自《尉缭子·治本第十一》)
注释:①耨(nòu):古代锄草的农具;锄草。②埏埴(shān zhí):用水和粘土,制成陶器。  ③硗(qiāo):土地坚硬、不肥沃。  ④酰(dān):同“耽”。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丝麻无以盖形     盖:遮蔽
B.女无绣饰纂组之作     饰:修饰
C.则欲心兴,争夺之患起矣     患:祸患
D.安民怀远,外无天下之难     怀:怀想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圣人饮于土,食于土     故内惑于郑袖
B.古人何得而今人何失邪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民有轻佻,则欲心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民一犯禁,而拘以刑治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耕有不终亩/织有日断机/而奈何寒饥/盖古治之行/今治之止也
B.耕有不终/亩织有日/断机而奈何/寒饥盖古治之/行今治之止也
C.耕有不终亩/织有日断机而奈何/寒饥盖古/治之行/今治之止也
D.耕有不终/亩织有日/断机而奈何寒饥/盖古治之行/今治之止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要想治理好民众,必须要让百姓专事耕织,做到有饭吃,有衣穿,同时杜绝追求华丽纹饰,禁止奢侈浪费。
B.文章认为,治理国家要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上解决问题,要因势利导,不误农时,保护百姓财物,要教育民众不自私。
C.文章认为,最高统治者要能敬畏天上的的神灵,能对天下普施恩泽,能建立宏大的功业,能让天下没有反对他的敌人。
D.文章认为,私欲的产生由于没有节制,而要想禁止坏人坏事,必须使用强制手段;奖励好人好事,必须结合教化才能奏效。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之帝王,谁为法则?往世不可及,来世不可待,求己者也。(5分)
(2)太上神化,其次因物,其下在于无夺民时,无损民财。(5分)

参考答案
9、D(怀:使……归向,使降顺)
10、B (B:“而” 均为连词,表转折;)
11、A
12、C(“能让天下没有反对他的敌人”错误,应为“天下没有与他抗衡的人”。)
13、(1)古代的帝王,谁的治国策略可供效法呢?过去的时代不可能追得上(重视),未来也不能只靠等待,靠自己创造罢了。
(2)最上等的是精神感化,次等的是凭借事物加以引导,再次等的是不能够耽误农时,不能损害百姓财物。

参考译文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602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通假字复习

    文言文通假字复习   (一)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102
  • 文言文狼习题

    文言文狼习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39
  • 浣花溪记文言文原文

    浣花溪记文言文原文   〔明〕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43
  • 高中古诗文言文名句

    高中古诗文言文名句   文言文诗词一直都是我们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的内容,接下来小编搜集了高中古诗文言文名句,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NO.1  天时不如地利,…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35
  • 《方苞禁酒之议》阅读答案及翻译

    方苞禁酒之议 方望溪奏请严禁烧酒一疏,尹博陵叹为一代名言,孙合河相国力驳其议,并陈烧酒之益,断不可禁。愚谓事有理所不可行而情不能已、法所必当禁而势不能除者,此类是也。 酒之为物,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61
  •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诵读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诵读   古诗文的诵读是近年来被中学语文教学界重提的热门话题,提倡者们的立论出发点大抵是要以诵读来纠正古诗文教学过于偏重字词、语法分析和翻译的偏差。以诵读促理解,以…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2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