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湖之鱼》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湖之鱼
林纾
林子①啜茗于湖滨之肆②,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③其下。戏嚼豆脯④唾之,群鱼争喋⑤;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⑥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⑦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⑧,独无钩乎?不及其盛⑨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注释:
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②肆:指茶馆。③会:汇聚。④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⑤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⑥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⑦寻:长度单位,八尺。⑧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⑨盛:多,频频。
啜:喝。
茗:茶。
黯碧:黯,深黑。黯碧指深青绿色。
豆脯:豆鼓之类佐餐小食品,这指干肉。
葑草:水生植物,一名茭白。
如:好像
会:汇聚
方:才

7.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啜()逝()故()乃()
8.用“/”为下面的句子准确断句。(限断两处)(2分)
    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10.文章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3分)

参考答案
    7.啜:饮,喝;逝:游开,游走,离去;故:先前,原来;乃:于是,就,便
    8.(2分)断句两处: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一处1分)
    9.(3分)翻译:(如果)不趁着他人频频下食的时机而离去,能够脱钩而游走的又有几个(多少)呢?(正确、通畅得1分,重点关注“及”“去”“逝”“几何”四个关键词,译错一个扣1分。)
    10.(3分)告诫世人,莫为名利所诱惑而吞下钓钩,而成为他人盘中之物。或:要拒绝诱惑,淡泊名利,才有真正的美好自由。(意近即可)
   
参考译文:
    林生坐在西湖边上的茶馆里喝茶,四垂的柳条遮蔽着窗口,一汪湖水,深苍碧绿,犹如染过一般,百余条小鱼正汇聚在窗下的水面。他就试着将肉干嚼碎朝水面唾去,借以取乐。鱼儿纷纷争着抢食。然而一边争食一边又游开了,一直觅食而不走的,只不过三四条而已。林生便再嚼食唾下,碎肉沉入水底,粘结在茭白根上,鱼也不再去食它了。林生起先以为鱼的离去是因为都吃饱了的缘故,可离窗口一丈左右的地方,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不住地晃动着,那些小鱼如先前一样,又在争食其它东西。林生顿时想到:钓鱼的人在垂下鱼钩之际,必定先以鱼饵为引诱,鱼儿要想吃食,便同时吞下钓钩。时间久了,鱼儿便知道,凡是有饵食的地方多半有钓钩。然而,那名利汇聚之所,难道没有别一种“钓钩”么?如果不趁着他人频频下食的时机而及时逃走,能够脱钩而远逸他方的又能有几个人呢?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634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捕蛇者说》习题解答

    原文: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

    古诗文 2022年5月19日
    142
  • 描写山的古诗集锦

      导语: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描写山的古诗集锦,希望对你有帮助!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6
  • “阳裕,字士伦,右北平无终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阳裕,字士伦,右北平无终人也。少孤,兄弟皆早亡,单茕独立,虽宗族无能识者,惟叔父耽幼而奇之,曰:“此儿非惟吾门之标秀,乃佐时之良器也。”刺史和演辟为主簿。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9
  • 汗不敢出

      【文言文】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30
  •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杜陵韦固,少孤。思早娶妇,多歧,求婚不成。贞观二年,将游清河,旅次朱城南店。客有以前清河司马潘昉女为议者,来日,期于店西龙兴寺门。固以求…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2
  • 检讨书文言文范文

      罪已诏悉之,昨日吾班二人玩耍于学堂外,无人看管之,安全无以保证。吾年级组之学官闻之以责之。吾有之过也悔矣,锁其门也错矣,此国家、社会、学堂于不容。决今后也改矣。吾其错乎?吾决改…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4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