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山冥云阴重》阅读答案

南柯子
王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王炎(1138~1218):字晦叔,号双溪,江西婺源人,几次任地方官,存词52首。②三农:指春耕、夏耘和秋收。
1.这首词选材和立意另辟蹊径,请结合词句予以分析。(6分)
2.这首词抒情方式上呈多样化,请结合词句加以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①选材上,这首词突破诗词各守一方的传统观念,另辟蹊径,写农村风光和劳动生活,流露出与农民声息相通的质朴向上感情。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勾勒不避风雨、终岁劳作的农民形象,从而驯出“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三农”指春耕、夏种、秋收,五谷丰登,是农民一年的希望,重阴欲雨时刻,人们盼望充足的雨水,能犁田耕作,至于惜花伤春,他们既无余暇,也无闲情。
②立意上,它不再惜花伤春,而是悯农喜雨,感情天地比较开阔,主旨不落窠臼。词以景语起,山色昏暗,彤云密布,寒雨将至。存总写环境天气之后,收拢同笔,语及近景,数枝凝聚水珠、楚楚堪怜的娇花,映人眼帘,如若顺流而下,则围绕“啼红”写心抒慨,当是应有之义,但接下来却奉劝骚人词客,勿以惜花为念,莫作怅惘愁思,可谓笔锋健劲,心思脱俗。(6分,每点3分。)

2.这首词描写农民的劳动生活,流露出与之声息相通的质朴向上感情。①借写景来抒情。上片描写农村秀丽风光,“山翼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彤云密布,山色阴暗,天下着蒙蒙细雨,花朵上,水气聚成了晶莹的水珠,像少女眼睛含着泪珠,夺眶欲出,令人爱怜,作者形象描绘出一幅田园风景图,但并没有为迷人的风光所陶醉,他笔锋一转,奉劝人们勿以惜化为念,莫作怅惘愁思——绘景生动形象,抒情真切深邃。
②借叙事来抒情。下片描绘农民田间劳动情景,“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戴着蓑笠的农民.清晨即出,足迹踣遍田间泥泞的沟渠和田埂,词作就此引出“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叙事中,同情、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③借议论来抒情(或直抒胸臆)。“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不要因为风雨摧残美丽的花朵而惆怅满怀,作无病呻吟:“人间辛苦是三农”,春耕、夏种、秋收,是农民一年最辛苦的三个时段;“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农民们终年辛劳,犁透了田,灌足了水,盼望丰收的年成,他们是没有情逸致去赏花,怜花,惜花的——感情真率,和盘托出。(5分,答对1点1分,答对2点3分,答对3点5分.)

简析
这首词描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流露出与之声息相通的质朴向上的感情。词中勾勒出不避风雨、终岁劳作的农民生活。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935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李之才,字挺之,青社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①李之才,字挺之,青社人。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为人朴且率,自信,无少矫厉。师河南穆伯长。伯长性庄严寡合,虽挺之亦频在诃怒中。挺之事先生益谨。尝与参校柳文者累月,卒能受《易》。 ②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1
  •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的意思:荒野的寺院来往行人少,隔水眺望云峰更显幽深。 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是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5
  • 蒋氏而生的文言文练习以及答案

    蒋氏而生的文言文练习以及答案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33
  •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24
  • 《满江红》原文及翻译

      原文:   满江红·写怀   朝代:宋代   作者: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267
  • 汉魏六朝时古诗文名篇名言

    汉魏六朝名言 司马迁《史记》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2.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