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阅读答案及赏析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注①炙:艾制,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②翛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
1.诗中叙述了怎样的老年状况?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诗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用到了“树”的意象,作用是否相同?请结合相关语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诗中叙述了老年苦况令人怜悯:体瘦、发稀、眼昏、病多,无法读书,经常针灸。诗中也指出值得自豪自傲的长处:阅历丰富,对社会、人心有了更深的了解;细细思量,对一切都能释然。
2.相同。都以树为喻,传达出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酬》诗中以“病树”比喻自己,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对世事变迁和仕宦沉浮,表达出豁达的襟怀。本诗用“桑榆”比喻晚年,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太阳折射出的晚霞还可以照满天空;表达了对生死问题清醒乐观的认识。

简析
作者此诗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人到老年虽然有人瘦、发稀、视力减弱、多病等不利的一面,也还有处事经验丰富、懂得珍惜时间、自奋自励等有利的一面。对此如果细致全面地加以思考,就能树立正确的老年观,就能从嗟老叹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而有所作为。桑榆虽晚,还能放射出满天灿烂的霞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深为人们赞赏,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这首诗表达了刘禹锡对生死问题的清醒而乐观的认识,说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唯物的态度积极对待人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940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陈汤字子公,少好书,博达善属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陈汤字子公,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献食丞。数岁,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汤待迁,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汤下狱论。久之,迁西域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2
  • 文言文的学法探究

    文言文的学法探究   《黔之驴》是一篇文言文。有的同学认为,文言文很好学,只要会解释每个字,会翻译每个句子就行了。其实,学习文言文,仅仅关注语言本身,即完成由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转换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49
  •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

    古诗文 2022年9月4日
    306
  • 描写夏天景色优美古诗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39
  •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翻译赏析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群…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104
  • 陋室铭中,中心句是什么?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放到原文里则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古诗文 2022年5月19日
    13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