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修辞手法训练试题及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水仙子·寻梅
乔 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1)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是怎样描绘“寻梅”的执着与艰难的。
( 2)“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陆 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1)“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2)“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雨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睛。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 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②海:暴雨。
(1)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
(2)这首诗用了多种方法抒发感情,请任选两种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答案 (1)前三句借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不断转换,以及细节描写,写出了寻梅的执著和艰难。诗中“冬前”“冬后”是时间的间隔,“溪南”“溪北”“树头”“树底”是空间的变换,“两履霜”是细节描写。
(2)“忽相逢缟袂绡裳”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把梅花写成了一位清雅飘曳的白衣女子,表达了终于找到梅时的那种喜悦心情。“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采用了对偶(或夸张)的修辞,表现了从醉态回到现实后的万分孤独和失落。
2.答案 (1)比喻。离别的悲愁犹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给你,一半给我,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难以言状的离愁。
(2)不忍与友人离别的愁苦之情。如果能得到千寻铁锁,把长江截断、锁住,词人就可与友人长聚不分了。诗人想像奇特,感情真挚深沉。
3.答案 (1)描写了雨前和雨中的景物变化。屋前的江流与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暴雨打得竹枝低伏了又顽强地挺起,大风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
(2)(示例)①双关。“晦”“明”“阴晴”等既是天气变化,也隐喻当时抗金的时局。“雨”既指自然之雨,又指有助于抗金的政策、措施等。②用典。尾联上句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下句用《洗兵马》中“净洗甲兵长不用”的诗句(或武王与姜子牙的典故),表达了不顾个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941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任布字应之,河南人”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任布字应之,河南人。力学,家贫,尝从人借书以读。进士及第,补安肃军判官,辄刺问虏中事,上疏请饬边备,仍奏河北利害。后契丹至澶渊,真宗识其名,特改大理寺丞、知安阳县。 入权三司盐铁判…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68
  • 欧阳修《尚书屯田外郎赠兵部员外郎钱君墓表》阅读答案及翻译

    尚书屯田外郎赠兵部员外郎钱君墓表 欧阳修 君讳冶,字良范,姓钱氏。明道二年六月十一日,以疾卒于家,享年五十有二。 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7
  • 文言文训练:《北史·陆俟传》节选

    文言文训练:《北史·陆俟传》节选   陆俟,代人也。父突,道武初帅部人从征伐,数有战功,位至上党太守、关内侯。明元践祚,袭爵关内侯。太武征赫连昌,诏俟督诸军镇以备蠕蠕。与西平公安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2
  • 《刘行本进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刘行本进谏     隋主尝怒①一郎②,于廷前笞之。谏议大夫刘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少③宽之。”帝不顾。行本于是正当…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111
  • 《骤雨打新荷大苏泛赤壁》――《小令集》

    云霞自要,一院落春娇,点尽花宵。 擎来旧梦,满堂随影飘。 咏曲驻斜晖去,落叶流风自逍遥。 伽蓝僧,烟花易冷,红尘难抛。 月影三更,愁桑田沧海,清明断桥。 茶茗未至,核舟边波涛。 诗…

    古诗文 2022年9月29日
    87
  • 语文文言文—萧何

    语文文言文—萧何   文言文,   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   及高…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2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