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玉炉香》阅读答案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1)诗歌上片选用了哪些具体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2)赏析诗句“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妙处。(4分)
                                                                                 
【答案解析】
(1)玉炉、红蜡泪照得秋思,眉翠薄、鬓云残、衾枕寒写女主人公辗转难眠情状,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
(2)“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从听觉写“三更雨”。“滴到明”,主人公听了一夜的雨声,定是整夜未成眠,可见离情之深,夜雨不像是落在梧桐叶上,倒更像是滴滴砸碎在人的心里,“叶叶”“声声”的叠用,把“长”“苦”从声音的角度具象化,作者以叠字的方式将声音拉长,从而实现雨声由夜至晓的绵延,一个“空”字,不仅写出了台阶的无声,也说明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和寂寞。

简析
此词抒写思妇的离愁。上阕写室内物象,虽是温暖祥和的场景,但孤独的思妇辗转难眠而容颜不整,鬓发散乱,忍受着枕衾间的寒冷与痛苦;下阕通过写思妇在室内听到室外的雨声来描摹人物的心情。全词从室内到室外,从视觉到听觉,从实到虚,构成一种浓郁的愁境。上阕辞采密丽,下阕疏淡流畅,一密一疏,一浓一淡,情感变化发展自然。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949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鸟逸溪云静,人行野岸稀。”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鸟逸溪云静,人行野岸稀。”这两句是说,夜已深沉,鸟儿已栖息,喧闹之声止息,万籁俱寂;荒野的岸边行人稀少,唯溪上白云在空中飘荡。两句全写一个“静…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52
  • 文言文《氓》艺术成就

    文言文《氓》艺术成就 (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氓》诗是诗人现实生活典型情绪的再现,诗人不自觉地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歌唱抒述自己悲惨的遭遇,起了反映、批判当时社会现实的作用。…

    古诗文 2022年5月17日
    196
  •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翻译赏析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译文]    花朵一片片地飞落,仿佛春色一丝丝的减退;眼看春风吹下万点落花,不禁令人为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74
  • 刻舟求剑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

    古诗文 2022年5月19日
    139
  • 《蝜蝂传》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印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81
  • 苏轼《定风波》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

    古诗文 2022年5月17日
    20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