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克己《蝶恋花·闻莺有感》阅读答案及赏析

蝶恋花·闻莺有感
段克己①
鹈鴂一声春色晓。蝴蝶双飞,暖日明花草。花底笙歌犹未了,流莺又复催春老。
早是残红枝上少。飞絮无情,更把人相恼。老桧独含冰雪操,春来悄没人知道。
【注】①段克己,金末元初词人。金亡,避乱龙门山中,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词作多写子金亡后,为金词中“清劲能树骨”者。②鹈鴂:即杜鹃,鸣于春晓,有“杜鹃啼血”的说法。③桧:柏树的一种,即圆柏。
1、词的上片借景抒情,结合巧妙,请简要分析。(5分)
2.“老桧独含冰雪操,春来悄没人知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词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杜鹃在春晓鸣叫,暗含一种伤春情绪。阳光明媚,绿草花木充满生机,蝴蝶翩翩起舞,但花下笙歌一曲未完,流莺便声声催着春天离去。春光易逝,传达出对春光的留念,寄托词人对故国的怀念。
2、这一句运用象征的手法,以老桧耐霜自励岁寒之节,表现了作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词的上片以暮春景物起兴,寓情于景,表达暮春时节,自身年华易逝的无尽伤感,而结尾两句使得词中的情感不至于流于感伤,且有一种向上之意,提升全词格调。

赏析
《蝶恋花·闻莺有感》在用词上亦十分工细。“暖日明花草”的“明”字,既写了日光明媚,又兼示花草艳丽。“流莺”的“流”字,暗示了节序的流转变迁。其语言的容量是耐人寻味的。
鹈鴂又名杜鹃,多鸣于盛春时,其鸣悲,所谓“杜鹃啼血”。鹈鴂鸣于春晓时刻,暗示一种伤春情绪,首句即为全词定下淡淡哀愁的基调。
蝴蝶双飞,春光明媚,药草繁茂,人们在花丛中笙歌宴饮,正是一派欢愉景象。可是在这美好的时刻,流莺飞来了。这流迁的鸟是在催春归去(老)呢,此时此刻,多愁善感的诗人得到的竟是这样的感受。
下阕是这种伤春情绪的进一步深经。枝上残花,兆示残春已露倪。这时“飞絮”又是那样无情,好像故意撩人愁思。这里“飞絮”形象是从贺铸《青玉案》词“一川烟草、满城飞絮”化来,贺词以飞絮设喻,描摹愁之乱、之多、难以排遣;这里则是拟人化,好像飞絮故意引逗人的春愁。有所本而有所变,是中国传统诗歌写作的一大特点。最后两句则是点睛之笔,是全诗情绪的转折、升华。桧树又名桧柏,是松柏的一种,这里取其高洁之意。在世俗的春光扰攘之中,只有老桧树洒脱超然,春来春去,世人没有注意它,它那常青的节操也没什么影响。至此,诗的内涵骤然丰富了、深刻了,也更显示了作者的观察力。
这词具有较强的哲理性。上阕言,大好春光中,流莺正在催春归去。下阕言,当人们为春之流逝烦恼时,老桧却超然物外。作者就将这种生活中的矛盾繁锐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表达了自己独特的,具有探求精神的伤春情绪。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956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高考文言文翻译五大技巧

    高考文言文翻译五大技巧   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对于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标志。文言文的翻译虽说较…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72
  • 召公谏厉王弭谤文言文

    召公谏厉王弭谤文言文   《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上篇。故篇名亦作《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题中,召公亦作邵公。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召公谏厉王弭谤文言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43
  • 沈括《雌黄改字》原文和译文

    原文 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尝教改字之法:刮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脱;粉涂则字不没,涂数遍方能漫灭。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古人谓之“铅黄”,盖用之有素矣。 译文 馆…

    古诗文 2022年5月15日
    160
  •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

    古诗文 2022年5月17日
    140
  • 童蒙吉《刘公平倭冢记》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刘公平倭冢记 [明]童蒙吉 ①自辽阳守将刘江败倭寇于樱桃园之后,不敢犯顺者,几二百年矣。嘉靖壬子,东南又受荼.毒.,而淮扬尤甚。天子轸念畿辅重地,特简白川刘公以浙江副使拜命兹地。运…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9
  • 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诗词全集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7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