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阅读答案

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
【唐】张继
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
万叠银山寒浪起, 一行斜字早鸿来。
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
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
(1)下列对这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两项是:BD 
A.结合诗题和诗歌内容可知,诗人与友人在杨公台上宴饮集会,共度重阳节。诗中涉及了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重阳习俗。
B.颔联描写了高台所见之景,染上秋霜的群山寒浪阵阵,空中一行早雁已翩然飞来。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朴实、不事雕琢,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幅广阔的秋景图。
C.“捣练”是古代女性常见的劳作,即捣制煮过的熟绢,为缝制寒衣做准备。正日暮时分,孤城响彻捣练的声音,以声衬静,越发渲染了秋日黄昏的寂寥冷清。
D.菊花三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笑”生动地写出了菊花绽放得灿烂热烈的景象。诗人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将盛放的菊与客之“哀”形成对比,更显其哀。
E.诗歌观察细致,描写传神,用语清新,将秋日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融于一炉,以寻常语写眼前景,却能做到心物感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2)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BD   (B项非“白描”“不事雕琢”,上句描写群山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突出表现了其寒的特点,下句写高飞的雁群,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雁阵的整齐;D菊笑与客哀没有反衬关系,菊笑暂时驱散了旅途的忧愁)
(2)诗人的情感由悲转喜。(2分)首联“凄凄”“秋凉”寓情于景,表达了登台的凄凉心境,“客思哀”直抒胸臆,表达了思乡之愁.‚颔联写景,“寒浪”渲染了凄清的氛围,“早鸿”寄托着思乡之情.颈联虚实结合,诗人听到了妇女赶制寒衣的捣衣声,想象远方的游子写信回家索寄寒衣,归期杳杳,由个人之愁推及到天下的游子思妇共同的忧愁;④尾联收束到自身,表达了寓居他乡的漂泊之愁,而菊花三笑暂时驱散了郁结的忧愁,诗人暂时开颜,情感由悲转喜。

解答
作答本题先点明诗人情感的变话.从诗歌中“哀”和“笑”可以看出诗人情感的变化,再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进行分析即可.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974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常考文言文双音节词

    常考文言文双音节词   现在,我们就依据苏教版课本,将古汉语双音节词例举如下: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片刻,一会儿。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黄泉:地下的水;另外…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28
  • 唐诗新年作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刘长卿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新年作译文及注释 新年作译文 新年来临,思乡的…

    古诗文 2023年2月25日
    51
  • 苏轼《游兰溪》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 游兰溪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余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宠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医。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236
  • 高中语文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

    高中语文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   一、 通假字   1. 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无,毋,不要)   2.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无,毋,不要)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64
  • 望江南·梳洗罢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望江南·梳洗罢   唐代: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译文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上…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44
  • “千年驳藓明山履,万尺垂萝入水心”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千年驳藓明山履,万尺垂萝入水心。”这两句是说,你这次上山来,是行走在千年形成的色彩杂乱错落的苔藓之上,也看见那长长下垂的女萝,一直垂到水中。古寺无人,山间…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