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游兰溪》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

游兰溪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余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宠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医。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再无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余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看,观察)(2)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就,立即)

(3)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痊愈)(4)是日剧饮而归(痛快)

2.选出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B (名词用作状语。其余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

A.以纸画字,书不数字B.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C.君看流水尚能西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3.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画线部分属何种句式。

(1)余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我到那一带去买田,因为前往看田而得病。(“买田”后省略“于”字,省略句)

(2)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我跟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写字)当作口,你用眼(认字)当作耳朵,我们都是当今奇异的人啊。”(判断句)

4.本文与《前赤壁赋》作于同年而早四个月,也属游记体散文。它与《前赤壁赋》相比,写法上有何不同?

本文虽是游记,但不像《前赤壁赋》以写景为主,而以记事为主。《前赤壁赋》以主客问答的方式抒情言志;而本文以“歌”结尾,探索人生哲理。《前赤壁赋》情、景、理水乳交融;本文前边叙事,简洁风趣,后边作歌,意境开阔。

5.文末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仍能豁达自处的坦荡胸怀。“谁道人生再无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体现了身处逆境,却充满信心、乐观向上的情怀。这些诗句已成为激励人们在逆境中奋起的座右铭。

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蛳店。我去那里买几亩田,因为去那里查看田地,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慧过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把手当作嘴巴,你把眼当做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词:“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当天,我和庞安常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51748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柳梢青·岳阳楼

    朝代:宋代 作者:戴复古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古诗文 2020年6月1日
    576
  • 文言文求不死之药翻译

    文言文求不死之药翻译   文言文是不是很难呢?其实也不然,下面提供文言文求不死之药翻译一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喜欢的可以收藏一下哦!      文言文求不死之药  原文:   初,…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49
  •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144
  • 陇西行四首·其二

    朝代:唐代 作者:陈陶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春闺 一作:深闺)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698
  • 临江仙·客睡厌听深夜雨

    朝代:清代 作者:吴翌凤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客睡厌听深夜雨,潇潇彻夜偏闻。晨红太早鸟喧群。霁痕才着树,山意未离云。梅粉堆阶慵不扫,等闲过却初春。谢桥新涨碧粼粼。茜衫毡笠子,已有…

    古诗文 2020年3月7日
    628
  • 馈岁 / 别岁 / 守岁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馈岁农功各已收,岁事得…

    古诗文 2020年3月10日
    55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