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读国学经典:三字经原文及译文(一)

  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自性都是圆满的(此处“善”非善恶之善,是指刚出生的婴儿平等对待一切万物没有分别,像水一样纯净。每一个婴儿,父母的教导及生长的环境不同,教养、习惯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也就不一样了。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写什么,他就呈现什么。),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善与恶及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如果懒惰不教育,那么就会偏离圆满的本性。教育最好的方法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样才可以学有所成。否则样样通,样样不精。并且养成浮躁的习气。)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过错。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090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孟子・告子下・顺天应人》

    原文】白圭白:“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②。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付谓之泽③水――降水者,洪水也―一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古诗文 2022年5月15日
    178
  • 陈毅《梅岭三章》

    原文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梅岭三章》〔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二〕南国…

    古诗文 2022年5月15日
    190
  • 文言文字运用必知的12个大锦囊

    文言文字运用必知的12个大锦囊   锦囊一:多音字识记技巧   1.多音字要做到据义定音。多音字的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改变。因此要根据一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去判定它的读音,依照“…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33
  • “韦伦,系本京兆”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韦伦,系本京兆。父光乘,在开元、天宝间为朔方节度使。 伦以荫调蓝田尉,干力勤济。杨国忠署为铸钱内作使判官。国忠多发州县齐人令鼓铸,督非所习,虽篓失苛严,愈无功。伦请准直募匠,代无聊…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48
  •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阅读答案及翻译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63
  •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译文】 只有那一叶梧桐悠悠下,不知寄托了多少秋凉悲声!  【出自】 南宋  张炎  《清平…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6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