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孟子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shuì)景公,景公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驱驾,辞而行。

  【注释】 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欤__________________

  (2)向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

  (3)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_________________

  (4)其不知丘也亦甚矣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甲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一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德”,感激。

  (2)先前,原先

  (3)作为

  (4)了解,识别

  2.(1)高位厚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2)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3.对比论证。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示例:文天祥宁可为民族利益而死,也决不投降元朝做官;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答案不唯一)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1058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阅读答案及赏析

    望海潮•洛阳怀古 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①俊游,铜驼②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忆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③夜饮鸣…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33
  • 祝福白头偕老的诗句

    祝福白头偕老的诗句   1.百年恩愛双心結,千里姻緣一线牵   2.百年好合!新婚愉快,甜甜蜜蜜!早生贵子!   3.恩恩爱爱锋芒毕露,嘻嘻哈哈凡百一新。   4.恭喜,恭喜,恭喜…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29
  • 念奴娇·闹红一舸

      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   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   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31
  • (清)戴名世《邻女说》阅读答案(附翻译)

    邻女说 (清)戴名世 西邻之女,陋而善嫁。东邻有处人,贞淑而美,无聘之者,乃过西邻而问焉,曰:“若何以得嫁?”西邻之女曰:“吾有五费。&rdqu…

    古诗文 2022年5月18日
    119
  • 古诗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的翻译赏析

      《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李煜。其古诗全文如下: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35
  • 元宵节古诗句

      关于元宵节的诗词,最脍炙人口的就要数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了。词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儿雪柳黄金屡…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3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