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绪字思曼文言文翻译

张绪字思曼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张绪字思曼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张绪字思曼,是吴郡吴县人。其祖张茂度,曾任会稽太守。其父张寅,官为太子中舍人。

  张绪少年时就很知名了。他心性清简寡欲,他的叔父张镜对人说:“这孩子,便是当今的乐广哩。”

  州里聘请张绪为议曹从事,后推举他为秀才。他便被任命为建平王护军主簿,右军法曹行参军,司空主簿,抚军、南中郎二府功曹,尚书仓部郎等职务。都令史来询问郡县米事,张绪萧然直视,不曾放在心上。后被授予巴陵王文学,太子洗马,北中郎参军,太子中舍人,本郡中正,车骑从事中郎,中书郎,州治中,黄门郎等职务。

  宋明帝每次看到张绪,都要称叹他的.性情清淡。转任张绪为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迁任司徒左长史。吏部尚书袁粲对皇上说:“我看张绪为人有正始之风,适合担任宫廷职务。”于是又让张绪任中庶子,领翊军校尉,转任散骑常侍,领长水校尉,不久兼职侍中,迁任吏部郎,参予领导朝廷选拔官员的工作。元徽初年,取消东宫官员编制,有关用人部门拟让舍人王俭任格外记室,张绪考虑到王俭人品和家庭环境都很出色,建议应当让他做秘书丞,皇上同意了。张绪迁官侍中,郎官仍旧。

  张绪对荣名利禄从不放在心上,朝野人士一致推重他的风度。他曾和客人闲聊,说到一生不懂得应承人。当时正是袁粲、褚渊把持朝政,有人把张绪的话报告给了他们,于是张绪很快就被派出去做吴郡太守,当时张绪还不知道是这个原因。后来张绪迁任祠部尚书,又领中正,迁任太常,加散骑常侍,不久又领始安王师。升明二年,迁任太祖(萧道成)的太傅长史,加征虏将军。

  齐王府设立建置时,张绪转任散骑常侍、世子詹事。建元元年,转任中书令,常侍仍旧。张绪善于谈吐,素望甚重。太祖对他特别予以敬礼。仆射王俭对人说:“在北方士人中寻觅张绪这样的人,过了江是找不着的。不知陈仲弓、黄叔度能否和他相比美?”皇上到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经,由于张绪的座位较远,皇上听不到张绪说话,又不便移动张绪,便给僧达换地方使自己接近张绪。

  不久,加张绪骁骑将军。皇上打算让张绪任右仆射,征求王俭的意见,王俭说:“南方士人很少有任此职的。”当时褚渊在座,便启禀皇上说:“王俭还年轻,有些先例恐怕一下子还想不起来。东晋时的陆玩、顾和,都是南方士人。”王俭说:“东晋是衰败政治,不能用作准则。”皇上便作罢。建元四年,国子学校刚刚建立,便任命张绪为太常卿,领国子祭酒,常侍、中正等职仍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01642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劝学》原文及翻译

    《劝学》原文及翻译   《劝学》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是这篇文章的特色。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劝学》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一下…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60
  •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原文及翻译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全文古诗如下: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前言】…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51
  • 描写月的经典古诗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7
  • 好事近(舟行)

    朝代:宋代 作者:严仁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晓色未分明,敲动月边鼍鼓。卯酒一杯径醉,又别君南浦。春江如席照晴空,大舶夹双橹。肠断斜阳渡口,正落红如雨。

    古诗文 2020年5月27日
    518
  •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按 _______按诛五人 //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 当 _________表奏皆当死 // 蒙毅当赵高法应死(判罪) 德 (1)__________赵郡农民德之(感激) (2…

    古诗文 2022年5月20日
    144
  • 《春日偶作》翻译及赏析

      《春日偶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园一曲艳阳歌,扰扰车尘负薜萝。   自欲放怀犹未得,不知经世竟如何。   夜闻猛雨判花尽,寒恋重衾觉梦多。   钓渚…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8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