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东风・渔父

黄芦①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②滩头。虽无刎颈交③,却有忘机友④,点⑤秋江白鹭沙鸥。傲杀⑥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⑦。

注释
选自隋树森编《全元散曲》
⑴黄芦:与白苹、绿柳、红蓼均为水边生长的植物。白苹:一种在浅水中多年生的植物。
⑵红蓼(liǎo):一种水边生的草本植物,开白色或浅红色的小花。
⑶刎颈交:刎,割;颈,脖子。刎颈交即生死朋友的意思。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
⑷忘机友:机,机巧、机心。忘机友即相互不设机心、无所顾忌、毫无机巧算计之心的朋友。
⑸点:点点、数,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用。
⑹傲杀:鄙视。万户侯:本意是汉代具有万户食邑的侯爵,在此泛指高官显贵。
⑺叟:老头。

译文
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浮萍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江堤上,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有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他们就是那些点缀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鸥鹭。鄙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正是那些不识字的江上钓鱼翁。

赏析
白朴的这首《沉醉东风・渔夫》通过一个理想的渔民形象,通过对他的自由自在的垂钓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心淡泊宁静的生活的情怀。小令意象艳丽、境界阔大,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二两句,对仗工丽,写景如画。然而仅仅看出这一层,未免辜负了作者的苦心。作画的颜料是精心选择的,所画的景物是精心选择的,整个环境也是精心选择的。选取“黄”、“白”、“绿”、“红”四种颜料渲染他精心选择的那四种景物,不仅获得了色彩明艳的效果,而且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看到“黄芦”、“白苹”、“绿杨”、“红蓼”相映成趣,就会想到江南水乡的大好秋光。而秋天,正是垂钓的黄金季节。让“黄芦”、“白苹”、“绿杨”、“红蓼”摇曳于“岸边”、“渡口”、“堤上”、“滩头”,这又不仅活画出“渔夫”活动的场所,同时“渔夫”在那些场所里怎样活动,以及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活动,也不难想象了。
在那么优雅的环境里打鱼为生,固然很不错,但如果只是一个人,就未免孤寂,所以还该有朋友。三四两句,便给那位“渔夫”找来了情投意合的朋友。“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也是对偶句,却先让步,后转进,有回环流走之妙。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叫“刎颈交”。‘渔夫”与人无争,没有这样的朋友也并不得事。淡泊宁静,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机友”。对于“渔夫”来说,他最需要这样的朋友,也正好有这样的朋友,令人羡慕。
一二两句写了“岸”、“堤”、“渡口”和“滩头”,意味着那里有江,但毕竟没有正面写江,因而也无法描绘江上景。写“渔夫”应该写出江上景,对此,作者不仅是懂得的,而且懂得什么时候写最适宜。写了“却有忘机友”之后,他便写江上景了。“点秋江白鹭沙鸥”,写景美妙生动。用“秋”字修饰 “江”,点明了季节。一个“点”字,尤其用得好。如果平平淡淡地说,那不过是:江面上有点点鸥鹭。如今变形容词为动词,并且给鸥鹭着色,便出现了白鹭沙鸥点秋江的生动情景。仅就写景而言,这已经够高明了。但更高明之处还在于借景写人。前面写渔夫有“忘机友”,那“忘机友”正是指 “点秋江”的“白鹭沙鸥”。以鸥鹭为友,既表现“渔夫”的高洁,又说明真正的“忘机友”,在人间无法找到。古代诗人往往赞扬鸥鹭“忘机”。正由于他们认为只有鸥鹭才没有“机心”,所以愿与鸥鹭为友。李白就说:“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黄庚的《渔隐》诗,则用“不羡鱼虾利,惟寻鸥鹭盟”表现渔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为这只曲子的注脚。
结尾点题,点出前面写的并非退隐文人,而是“傲杀人间万户侯’”的“不识字烟波钓叟”。元代社会中的渔夫不可能那样悠闲自在,也未必敢于傲视统治他的“万户侯”。不难看出,这只曲子所写的“渔夫”是理想化了的。白朴幼年经历了蒙古灭金的变故,家人失散,跟随他父亲的朋友元好问逃出汴京,受到元好问的教养。他对元朝的统治异常反感,终生不仕,却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干净土。因此,他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渔夫”身上,赞赏那样的“渔夫”,羡慕那样的“渔夫”。说“渔夫”“傲杀人间万户侯”。正表明他鄙视那些“万户侯”。说“渔夫”“不识字”,正是后悔他做了读书识字的文人。古话说:“人生忧患识字始。”在任何黑暗社会里,正直的知识分子比‘不识字”的渔夫会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难,更何况在“九儒”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
这首小令语言清丽、风格俊逸,又表达了备受压抑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理想,因而在当时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著名散曲家卢挚的【双调】《蟾宫曲》,就是摹拟这首小令的:“碧波中范蠡乘舟。k⒕启⒒ǎ?忠酝?恰5吹从朴疲?闱锝?尊厣撑浮<辫?还?坡?栋灼欢煽冢?彝逶诼萄畹毯燹ぬ餐贰W硎狈叫荩?咽狈鐾贰0辽啡思洌??庸?睢!逼渲械暮眉父鼍渥佣祭醋园浊??枷肭阆蛞餐耆?恢隆2还??床皇怯娣颉6?峭艘???墓僭薄B?渴亲隽嗽??墓俚摹?1] 诗人通过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心淡泊宁静的生活情怀。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1150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余幼时即嗜学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余幼时即嗜学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89
  •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杜牧)原文翻译赏析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选二)   大中三年(849),杜牧由睦州刺史调任回京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大中四年秋即出为湖州刺史,在京仅一年。据缪钺考证,此组诗为大中四年(850)…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1.6K
  • 高考文言文复习资料

    高考文言文复习资料   《左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楚庄王初登基时,不理朝政。后来臣下用“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神鸟故事启发他,终于使他决心改正错误,立志图…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65
  • 《唐多令·惜别》原文及译文

    《唐多令·惜别》原文及译文   《唐多令·惜别》是宋代词人吴文英所作,反映了作者飘泊生涯中的失意情怀。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多令·惜别》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69
  • 陶潜《饮酒》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

    古诗文 2022年5月20日
    145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

    古诗文 2022年9月29日
    8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