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衢道中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曾几

作者:曾几 朝代:〔宋代〕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衢道中译文及注释

三衢道中译文

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水路上的风景相比也毫不逊色,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更增添了些幽趣。

三衢道中注释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三衢道中赏析

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第一句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曾几虽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清新流畅,没有江西诗派生吞活剥、拗折诘屈的弊病。他的学生陆游就专学这种,蔚成大家。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9622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别长安》原文翻译及赏析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现了司马光一个儒学政治家的风貌,以及司马光对国家、对朝廷的赤诚和不舍。   原文:   别长安   司马光   …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69
  • 《阿房宫赋》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阿房宫赋   唐代: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48
  • 《满江红·暮春》翻译赏析

      《满江红·暮春》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全文如下: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52
  • 红绣鞋

    挨着靠着云窗同坐,看着笑着月枕双歌[一]。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二]。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三]。天那!更闰一更妨甚么。[四] 【注释】[一]月枕:形如月牙的枕头。[二]…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63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蝉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古诗文 2022年9月29日
    50
  •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古诗原文及赏析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5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