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衢道中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曾几

作者:曾几 朝代:〔宋代〕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衢道中译文及注释

三衢道中译文

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水路上的风景相比也毫不逊色,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更增添了些幽趣。

三衢道中注释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三衢道中赏析

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第一句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曾几虽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清新流畅,没有江西诗派生吞活剥、拗折诘屈的弊病。他的学生陆游就专学这种,蔚成大家。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9622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固定句式   ●何……之有:表反问,其中“之”字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何……”是它的宾语。可译为“有什么……呢”。特别注意,“何”并不是宾语,…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9
  • 文言文中“然”字的用法

    文言文中“然”字的用法   拼音:rán   部首:灬部首   笔画:4   总笔画:12   笔顺:撇折捺捺横撇捺捺捺捺捺捺   【详细释义】   rán   ①<动&gt…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87
  • 《荔支叹》

    苏 轼 十里一置①飞尘灰,五里一堠②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 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③, 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④, 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支来交州⑤, 天…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109
  •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的诗意:战乱以后处处寥落,田园荒芜; 骨肉分离漂泊流浪,失散途中。 出自白居易《望月有感》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5
  • 《祭常山回小猎》

    苏 轼 青盖前头点皂旗, 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 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 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朝若用西凉簿, 白羽犹能效一挥。…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137
  • 山云文言文训练题

    山云文言文训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山云,徐人。貌魁梧,多智略。数从出塞,有功。时柳、庆蛮韦朝烈等掠临桂诸县,公侯大臣举云。帝命佩征蛮将军印,充总兵官往镇。…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