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用治疗脾胃的药治疗湿疹,容易犯湿疹的朋友一定看过来

(声明:所有医案均来自邮箱读者投稿。请投稿人对稿件内容的合法权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避免版权纠纷。敬请谅解与配合,谢谢。)兔子老师:您好。
我也是您基础课的学员,我想分享一下我去年治疗朋友家孩子湿疹的医案。
我朋友是位女士,西安人,平常工作不忙,家里经济情况也不错,所以老公孩子都支持她学习中医。平常孩子的小感冒,小咳嗽,积食啥的,她都能随心应手的治疗好,她老公看到她学的挺好,自己也跟着听听中医课。
但是这一次,她老公因为她女儿的湿疹问题,跟她起了分歧。事情是这样的:她女儿是个10岁左右的小朋友,去年11月份冬天的时候,脸上开始长痘痘,很痒,腿上、左手小臂、左腿脚踝内侧均有湿疹,一直流脓水,都很痒。
已经20天了,吃过二陈丸,完全不起作用,知道我也学习中医有点小心得,就问我怎么办?是不是可以用温胆汤泡脚,参苓白术散健脾祛湿。
我问她要了孩子的十问,发现都很好,唯一有问题的就是有口角溃疡,舌尖有小泡,脸上痘痘和湿疹比较严重。淡粉舌头,薄白苔,舌体胖大,舌面水滑,的确是有寒湿。虽然用了二陈丸,温胆汤泡脚5付左右,效果不明显。
我因此判断孩子的湿疹,是由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水湿代谢差造成的。当务之急就是健脾补气血,鉴于病势严重,最好附子理中丸三倍服用,毕竟丸药性缓效弱。
当然我怕她担心用量过大,详细地解释了附子理中丸中的附子,在重用的情况下反而不会加重内热,可以纳阳归肾,一步到位补充阳气。脾阳充足,何愁湿气不除,湿疹不好呢?
我朋友对我十分信任,听完我的建议,也不疑有他的照办了。之后反馈:附子理中丸三倍量用五天,湿疹不痒了,有的已经结痂,有的还在流水。
我刚要说效果挺好,结果我朋友就跟我哭诉,她老公认为孩子的湿疹是湿热造成的(因为家里开着暖气),用这样大剂量的热药,只会加重病情,所以坚决反对继续用药。
我只好又跟我朋友解释,冬天主藏,阳气都内收了,在表的阳本来就很少,加上孩子刚来月经,气血不足,脾胃又比较虚弱,因此出现湿疹。
附子理中丸用药效果很好,也是一种佐证。
我朋友再次认同了我的思路,坚持给女儿用药,结果前后10天,这个湿疹就彻底好了。
我曾经看过李可先生的书,他一直说阳气不到的地方就会阴邪丛生。湿疹说到底,还是阴邪,根本上一定和阳气不足有关。
最后谢谢老师,希望我的医案分享能够让更多的朋友,对中医有信心。

图片

这也算是时令医案了,虽然案子本身发生在冬天,但是夏天的湿疹,很多病机都是一样的,别以为夏天的湿疹病机就是因为热。

我曾经在公号里写过,一个朋友每逢夏天必犯湿疹,病程有40年之久,我也是用附子理中汤的思路治好的。其中的附子用量很大。

为何夏天的湿疹会用热药?因为湿疹,尤其是痒、流黄色清水的湿疹,多半都是因为体寒。辨证要点是脉沉弱,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水滑。
单纯是湿热的湿疹,通常表现为疹色很红,痒痛强烈。同时脉数有力,舌红苔黄腻。
所以绝不能看到湿疹就清热除湿,否则寒凉的药物更加克伐脾阳,让脾主水湿代谢的能力更差,湿疹不但不好,反而会加重。

另外脾主肌肉,脾湿会从肌肉皮肤上反应出来。所以不管哪一类湿疹,最终都是以脾胃论治。
附子理中汤:制附子15~30克(先煎2小时)、人参15克、干姜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15克。水煎服。(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功效为补虚回阳,温中散寒。主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
适应症看上去和湿疹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寒性湿疹其实就可以归于五脏中寒。
阴寒内盛,导致脾阳虚弱。脾阳不振,水湿代谢不掉,就会成为水饮溢于肌表,发为湿疹。

所以用附子理中汤治疗寒性湿疹,是治本的方法,一旦治好,就很少再会复发。

这个案子很好,现在是湿疹高发期,各位参考吧。

再次感谢作者的分享,期待收到你们更多的医案,投稿请至3240631414@qq.com(邮箱仅供医案投稿,谢绝问诊,恳请谅解),来稿一经选登即送懒兔子签名的《医点就通》或者懒兔子背包哦(任选一),等你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断货王抑菌剂明天上午十点开售预告一下,有需要的别错过啊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28102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