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三姐妹》读后感600字

在,我翻开了《宋氏三姐妹》这本书,体验了历史长河中她们这一段传奇的色彩人生。

整本书围绕着三个女孩的成长与经历展开,在上海一个富裕的家庭里,有着这样美丽聪慧,勤奋的三姐妹,宋爱龄,宋庆龄和宋美龄。她们不仅勤奋好学,更是热情开放,敢做敢当。其中宋庆龄更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 她能获得如此高的荣誉不是没有原因的。她的真知灼见以及她独立思考的性格,让我们看到了她理性的一面,不仅如此,她的心思也是非常细腻,这些都源于她从小就接受中西方文化的合并熏陶。 被父视为掌上明珠的她,不仅可爱,更是三姐妹之中的佼佼者,也是亲人口中聪慧的代名词。 她7岁进入上海中心女塾进行启蒙教育和英文学习,14岁进入美国新泽州萨米特小镇私立就读,15岁考入美国佐治,亚洲梅肯市威斯里安学院的文学系,20岁就回国了。在校期间她经常参加抗日救国的活动,了解了中国的现状和老百姓的痛苦,在他回国之后,他立志要投入到革命事业当中,帮助百姓摆脱痛苦,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宋庆龄投奔了孙中山,成为了他手下的一名秘书,在她尽心尽力为祖国奉献的同时,孙中山和他之间的感情也在渐渐的加深,通过长时间的相处,他们俩产生了感情并顺利结婚。随着孙中山成为国父,宋庆龄也因此成为了国母,也就是大家眼中公认的"第一夫人"。 但宋庆龄并没有因此懈怠,而是以慈善家的身份发表了论文,做着百姓的思想工作。在这期间有不少叛军想夺取他和孙中山的生命,但他们毫不畏惧。几年后,孙中山因患重病与世长辞,这对于宋庆龄这样的女性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为了稳住丈夫,用尽一生换来的新中国,她一个人担起了全部的责任,可是国民党很快开始反叛,分裂了国共,宋庆龄没有办法,只好抢在国民党完全翻脸之前,动身去了苏联发表论文,希望苏联能帮助共产党评定国民党的叛变,但苏联面对中国的局势却冷眼旁观无奈之下宋庆龄便又回到了国内。 在她前往苏联期间,国民党控制了局势开始搅供,宋庆龄二话不说投奔了共产党,帮助其在8年内打败了国民党,此时大姐宋爱玲在巴西经营,小妹宋美龄随丈夫蒋介石逃往台湾。只有宋庆龄一人在大陆内,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一主一席之一。 

读完这本书,我对于他,勇于面对自己的追求,坚持自己的理想,不畏艰难,渴望平等,在乱世中张扬自己的魅力,实现自己的价值的那种无谓的精神,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道是巾帼不让须眉,而宋庆龄真正让我看到了女性身上那种耀眼的光芒。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31390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宝贵的一分钟》有感450字

    我读完《宝贵的一分钟》后,懂得了一分钟的价值。我决心好好珍惜属于我的每一分钟。 时间就是财富。当我读到“激光一分钟可以走一千八百万公里,最快的计算机一分钟能运算九十亿次”时,着巨大…

    读后感 2022年6月18日
    148
  • 读《生命的诗情》有感800字

    亲情 ――读《生命的诗情》有感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书是阶梯,能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翅膀,能帮助人们横渡理想的;书是阳光,能照亮人生的道路。 里,我交…

    读后感 2022年7月28日
    91
  •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8-2018」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吴晓波 知名财经作者吴晓波新作,畅销十年的《激荡三十年》续篇,至此完成改革开放四十年企业史完整记录。作为时代记录者,吴晓波有意识地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伊始,记录中国翻天覆…

    读后感 2022年9月5日
    120
  • 《林徽因全集之散文小说书信(2)》读后感_1400字

    《林徽因全集之散文小说书信(2)》读后感1400字 林徽因的散文读来不似诗文那么清丽婉转,但这部书无疑是值得阅读。 《悼志摩》从闻讯突兀不能相信到回忆往昔志摩傻事痴事和他的信仰与才…

    读后感 2022年9月7日
    227
  • 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6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这次暑假,我阅读了大量的好书,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鲁宾逊漂流记》了!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大概意思是:鲁…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66
  •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观后感800字

    《牯岭街少年杀人》这部电影时长4个多小时,虽然之前就有被安利过。可每次看了个开头就没有继续下去,因为时间真的很长。近期得了一点空闲,于是把这部电影找来看了。结果反而觉得后悔没有早点…

    读后感 2022年7月13日
    41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