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司里最傻的员工

  提起杨丽,大家无不惊叹于她创造的升迁神话。高职毕业之后,在本科生云集研究生成群的大公司从前台接待做起,然后就以火箭般的速度,在三年内登上了部门经理的宝座。是突来的神力炼就了过人的聪慧,还是侥幸的好运,大家众说纷纭。但我知道,从前台到经理,她一直是公司里最傻的员工。

  1.机会青睐最傻的求职者
  杨丽毕业那年,就业形势已经严峻到连大学生都人人自危的程度。在撒下了几十份求职信后,好不容易有一家公司有了回应,可是当杨丽兴冲冲地去面试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有40多人揣着本科学历和各种证书聚集在公司门前,竞争几乎激烈到了短兵相接的地步。闯过了初试和面试,杨丽进入了最后一轮考察:在人力资源部实习三天。部长留给了杨丽一个任务,将公司去年的部分文件整理归类并在微机里建档保存。
  然而,就在杨丽忙碌了一天之后,下班前传来了坏消息,总公司紧急通知暂停招聘新员工。“这不是耍我们吗!”参加实习的其他学生纷纷跑到部长办公室表示不满。直到下班前,焦头烂额的部长才送走了最后一个愤愤不平的学生,回到办公室,却发现杨丽还在成堆的文件里忙碌着。
  部长很客气地说:“真不好意思,白让你忙活了一天。没办法,这是总公司临时的决定……下班了,快回家吧,你明天就不用来了。”
  杨丽站起身来,说:“没什么,只是这些文件我都整理了一半了,如果换成别人又要从头开始。活儿没干完心里不踏实,我明天再来,一个上午就足够了。”
  同学们都说杨丽傻,与其给人家白白出力,还不如抓紧时间找别的工作。杨丽只是微微一笑,第二天中午离开的时候,留下的是一排排装订好的文件夹和一间整洁的档案室。
  两个月后,求职屡屡碰壁,只能在小店打零工的杨丽接到了一个电话,是那位部长打来的,说现在公司有职位邀请她前去应聘。原来,部长在向公司经理汇报招聘情况的时候,特别提到了杨丽的表现。经理对这个“最傻的求职者”印象很深,指示部长留下了她的联系方式。当公司完成调整,重新招聘员工的时候,部长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杨丽。就这样,在同学羡慕的目光里,杨丽重新迈入了这家公司的大门。

  2.在最没有前途的岗位上闪光
  初入公司,学历最低又没有经验的杨丽被安排去做前台接待。在大家眼里,这是公司里最“垃圾”的岗位,平时接听电话,做个来客登记,从来没人干到两年以上,选择这样的职位,毫无前途可言。
  杨丽毫无怨言,微笑着去迎接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用她的话说:“前途不是选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上班第一天,她就换掉了那本破破烂烂的登记簿,扯下了脏兮兮的部门电话联系表,取而代之的是16开的大本,封面是自己打印的公司简介,至于联系电话,她连续几个晚上熬到十一点也就熟记在心了。有人不理解,说花上十秒钟查查通讯录不就知道了,何必犯傻去死记硬背。杨丽说自己的工作就要“问不倒,答得快”,不光是电话和房间号,有关公司的一切都要心中有数。

  一次,几个新加坡客户来洽谈合作,杨丽安排他们在大厅稍等。客户们坐在一起,谈到对这个新合作伙伴的业绩不太了解,杨丽主动走上前去很有礼貌地说:“如果可以的话,占用各位一点时间,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杨丽把公司近几年的销售业绩、市场份额、运行情况说得有条有理。等到销售经理来迎接的时候,客户们赞不绝口:“你们公司了不得,一个普通员工对自己公司的业绩都能脱口而出,这是多么强烈的责任心和自豪感啊!我们对这样的企业很有信心……”事后,经理问杨丽怎么记住那一长串数字的,杨丽回答:“公司年会和每次的例会,我把各个部门的情况作了详细的记录。”经理不由得对她刮目相看。
  很快,这个热情而细心的前台成了公司一道亮丽的风景。其实,杨丽的做法当初被很多同事嘲笑为傻帽。比如为了保证电话铃响三声就接通,杨丽从来不带杯子到公司,最大程度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大家说公司不是上甘岭,而杨丽相信,每一个未知的来电都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客户,也许百万元生意就开始于一次及时而热情的接听。再比如,午餐之后杨丽总要把大厅打扫一遍。有人说别傻了,公司付钱给物业公司了。杨丽说:“物业公司的清扫时间比公司下午上班晚半个小时,中午时间进出的员工很多,地板上满是脚印,如果来了客户,肯定会影响他对公司的第一印象。”
  老天不负有心人,一年之后,优秀员工的称号和额外奖金破天荒第一次落在了杨丽这个“最傻”的前台接待员头上。

  3.把大家最敷衍的事情做到最好
  公司规定,每到年末,员工们都要写一份年终述职报告,将自己全年的工作形成书面总结,既要总结经验,也要制定目标,提出建议。公司里近千名员工都把这个举动讽刺为最大的形式主义。
  所以,当杨丽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敲键盘的时候,老员工们说:“别傻了,从网上下个改改就得了。上千份报告摞起来比老总的个子还高,老总会看?笑话,肯定最后卖了废纸。”
  杨丽没有理会,因为她工作了一年,确实有很多感受,也想借此机会提出建议和设想。以前杨丽的建议最多走到部门主管那里就石沉大海了,而以她的职位和身份,想要见到老总当面陈述,只能是一种奢望。杨丽有一种冲动,一定要借这次机会把自己对公司现状的看法和今后发展的建议详细而完整地表达出来,她认为没有什么比一份图文并茂的报告更好的了。
  于是,杨丽每天晚上回到家,饭后第一件事就是冲到电脑前准备材料,绘制图表。一周之后,一本像时尚杂志般的年终总结送到了公司办公室。彩色封面上是公司的标志和宗旨,扉页上有目录和提要。正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我的工作、我的看法和我的建议。每一部分都有详细的数据和直观的图表,还用漫画形式展示了公司存在的不良作风和浪费现象,最后是态度诚恳的建议和充满激情的设想。
  接下来的几天里,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在谈论这份不可思议的年终总结,都说真没想到年终总结也能这样写,杨丽一下子成了公司的热门话题。又过了三天,老总把杨丽喊到办公室,说:“无论是你第一次来应聘,还是这次写总结,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报告我看了四遍,你看问题很准,思路也很清晰,设想很有创意,但我更欣赏你对公司对工作的那份责任感,你也许需要一个更合适的岗位,好好干吧。”
  就这样,这个公司里最傻的员工,走上了职业生涯的高速公路。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317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关于人脉的黄金法则

        人脉即人际关系、人际网络,体现人的人缘、社会关系。根据辞典里的说法,人脉的解释为“经由人际关系而形成的人际脉络”,经常用于政治或商业的领域,但…

    职涯心路 2007年11月24日
    1.7K
  • 换工作前拿定的七个主意

    1、现在的工作真的缺点多过优点吗?   你的困惑:眼前的工作工时长、一人当两人用,待遇也没多好,老板要求又高,要不是想多学点儿经验,早就离职了,这次真的要说到做…

    职涯心路 2007年7月19日
    1.4K
  • 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6大联阶段

      一、“青黄不接”阶段——毕业后工作1-3年   有很多企业在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时往往是“专业不限”,这一点在营销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不管你是学什么的,只要你对营销工作怀有满腔热情…

    职涯心路 2008年1月31日
    1.7K
  • 《年轻》——塞缪尔·乌尔曼

    《年轻》——塞缪尔·乌尔曼   德裔美籍人塞缪尔.厄尔曼70多年前写的一篇只有四百多字的短文,首次在美国发表的时候,引起全美国轰动效应,成千上万的读者把它抄下来当作座右铭收藏,许多…

    2016年2月29日
    2.3K
  • 职场生存之装傻的艺术

     记得刚工作不久,有位前辈善意地提醒我: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要随便问同事,而是应该先问私交好的朋友,没有朋友就回家暗暗研究,研究不出所以然的话哪怕不懂装懂也不能向同事…

    职涯心路 2007年9月16日
    1.4K
  • 马云谈996工作制

    关于996,现在这是国内的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很多企业都有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

    职涯心路 2019年4月13日
    2.8K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