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请听老人言

你就要开始新的工作,你兴奋,但又有一点点害怕。毕竟,你所要面对的不再是“住在上铺的兄弟姐妹”,你会适应吗?你能很快融入部门的“圈子”里吗?不是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吗?你就了解一下比你多吃了几年“公司饭”的“老人家”的心思吧!

  

    热烈欢迎

  

    一年前,当我随着与我有着同等命运的一批人踏进这家公司时,上书着“热烈欢迎新员工加入本公司”的红色巨大条幅曾让我眼球发酸,差点控制不住泪腺的分泌。一年后,当我终于盼到了更新的一批新员工到来时,我的心情只能用“热烈欢迎”来形容了。但,一年前,不明真相时是感动;一年后,真相大白后是解脱。

  

    这一年,我可是过足了“新人瘾”。每天提前半小时到达办公室,擦灰扫地、整理办公桌。其他活儿还好说,费力不费脑,可给顶头上司整理办公桌就没那么容易了,既要做到不打乱领导的习惯,又要做到由杂乱到有序。

  

    开始,动不动就听到领导的“雷霆”之叫,不是文件找不到,就是资料不见了。我便弹簧般地冲到领导面前,边努力回忆着,边乱翻着刚刚整理好的文件堆,当然,最后会以好不容易找到东西和领导的一通“结案陈辞”为结束。

   

    我甚至为此患上了“幻听症”,总觉得有人在叫我的名字。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领导对我的“整理功夫”已无可挑剔。

  

    除此之外,还得给所有的“老人家”们倒水、沏茶、冲咖啡。无论在忙着什么,只要一声:于君,请您给我续点茶好吗?礼貌中带着没有商量,我就得无条件走向茶水间。这真的让我好难过:一介学士、堂堂独女,跑这儿受这份罪。这算哪门子工作啊!

  

    一位只比我早来一年的同事,见我天天情绪低迷,为我指点迷津:“这是规矩,新人一定要受的。公司说这样能锻炼你的忍耐力、承受力、协作力,去除些娇气。瞧我,不是也刚刚过上幸福生活吗?多年的媳妇才能熬成婆,你也不过要熬一年而已。”“知道吗?你们来的那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还记得来的那天的红色条幅吗?年年都会打出来,代表上一年进入公司的员工的真心吗!”

  

    有了这一年后的希望,我走过来了,终于也将轮到我“翻身做主人”了。只是,我的顶头上司恐怕还得先为“新人”整理办公桌的不力生一阵子气呢!

  

    启示:新人受的苦以一年为限。

  

    编辑部来了年轻人

  

    其实自己真的没多老,可却要时常面对编辑部来的年轻人。

  

    我所在的编辑部除了主编大人之外,全部是:女。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主编答应为我们招一位男同事进来。第一次见到他,让我们那么久的期盼变成了失望:一点都不帅。圆圆的小脑袋,圆圆的眼镜片,薄薄的头发很乖的全趴在头皮上。总的来说,特像郭沫若那个时代的一个年轻老古董。刚开始,他趴在办公桌上沉默不语。后来,曾问我叫什么名字。我给了他一张我的名片,就再也不愿意和他多说一句话了。午饭的时候,趁他不在,大家嘻嘻哈哈地表达了各自的失望情绪。下午,急着查一个资料,打开电脑发现很多经常用的网址都被删了。知道是新来的那个家伙干的,狠狠地当场表达了我的不满(后来才知道是他看网速太慢,“好心”地帮我们整理了一下电脑)。

  

    这就是最初的样子,我对新来的这个家伙一点都不友好,嘻嘻。

  

    渐渐地,越来越觉得他有很多的优点。他是头版的编辑,和我的年龄差不多,却能不急不缓地说出他的选题,新意和深度总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他虽然绝对不属于“强壮”的那一类人,可由于他是编辑们中间唯一的男性,

  

    有什么急活重活,总是会很主动地承担下来,颇得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赏。而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也被这帮女同事包了,生活由不被人待见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启示:“老人家”经常在开始时会这样不可礼遇,“新人”们不用太介意。

  

    “老江湖”自述

  

    算起来,我应该是公司的“元老”。创业之初,也以“新丁”形象出现,但因为彼此都是“新丁”,就没有了与“老江湖”接近的麻烦。一晃就是三年,“新丁”变成“老江湖”,同事间相处也是“平安无事”。

  

    业务发展,增添“新血”,来了一群叽叽喳喳的“黄口儿”。于是,有些乱套了。突出的两点:原本宽松的办公环境变得拥挤不堪;电话突然不够用了。我们这些“老江湖”成了接线员,等自己想打电话时,无一例外,忙线中。“老江湖”们有些郁闷,免不了聚在一起唠叨唠叨“小辈”们的不是。

  

    心高气傲,外冷内热的我,冷眼旁观着这些“新丁”。惟一的一位男士,瘦瘦的,像猫,有些像经理的翻版(我们一直在私下里说,经理因为貌丑,所以不招帅小伙儿)。开会时,问及他的想法,“这个,我刚来,还没想好!”慢条斯理地,感觉就是有点怪。正坐在我右边,却懒得和他搭腔。女孩子们,大都刚出校门,真不知道招她们来能独当一面吗?其中一个,还心直口快,说出的话硬邦邦,噎死人,还是与“老江湖”们“混”在一起舒服些。

  

    很长一段时间,与“新丁”们的感情没有进展。上司曾专为此找我谈话,让我多指教新人。可我总不能主动上前,问人家:“怎么样,有什么不会的, 可以请教我!”我又没个一官半职,名不正言不顺的,让人以为我充老资格吗?还是免了吧!

  

    几个月后,习惯了那位说话硬邦邦的女生的说话方式,加上本身就是爽快人,发现“孺子”可以相交,于是话多了,也就慢慢告诉她们一些公司以前的人和事,她们有了什么问题也愿意跑过来让我帮着拿个主意。我竟与“新丁”们打成一片,年龄差距已不成问题。

  

    至于那位男士,也成了铁哥们,只因为有一天,跟着我们一起下班回家(说实话,当时心里老大不乐意),说起购物,竟也喜欢逛街,并马上钻进一家商场,共逛,还颇为行家地给出建议。这让我刮目相看,对他的不良印象竟一扫而光。想想都觉得自己好笑,还自称“老江湖”呢!

  

    后来,慢慢知道,“新丁”们对我们“老江湖”也各有评价。那位男同事就觉得我态度冷淡,难以相处;而说话硬邦邦的那位,曾经讨厌我讨厌得要死,“瞧她说话那种口气,简直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不在话下”。我哑然,原来自己给“新丁”的印象这么差!自我感觉还挺良好的呀?

  

    也许,再来新人,我会换一种态度:主动、热心。谁知道呢?都说秉性难移,还好,还有“日久见人心”可以依靠。

  

    启示: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第一印象可以改变,因为日久可以见人心。

  

    勤奋是本 机遇辅之

  

    一代新人换旧人,我这个职场“老人”想对“新人”说的是“勤奋是本,机遇辅之”。

  

    我涉足的第一个职业是教师,作为新人,我每日自觉地早来晚走,扫地、打水抢着做,老教师们看着自然顺眼。但是,即便期末考试我教的班成绩好过老教师的学生,我也不敢妄自尊大,嘴里说的、总结里写的仍然是:感谢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之类的恭维话。其实这么说自己心里也有些不服,但总要给别人留点余地,切记:为了自己未来光明的前途,暂时委屈一点也没什么。

  

    现在的人大多比较自私,不要指望别人把好不容易摸索出来的窍门、总结出来的经验告诉你。所以即使你能力稍差一些也不要紧,眼勤、手勤、嘴勤,全凭自己多努力,不是勤能补拙吗?

  

    做人的原则是不卑不亢,就算是新人也不能甘于常“新”。当你真的努力付出了,回报自然是很正常的。所以当机会来了的时候,就一定要抓住。

  

    启示:别指望有人会扶你走过由“新”到“旧”的路。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495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大学生毕业4大出路现状、前景分析

    大学生毕业4大出路现状、前景分析 大学生毕业有四大出路:找工作、考公务员、出国留学,当然还有考研。本文逐个分析其现状和前景。生涯设计公益网(www.16175.com)职…

    生涯认知 2009年6月18日
    1.9K
  • 职业规划如何设定?

    职业规划如何设定? 在职场上能走多远,能获得多大的成功,这些,都依赖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准确,个人才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职业规划的设定,主要从这三方面考虑。&#82…

    生涯认知 2014年7月18日
    1.8K
  • 职业规划师开解大学生择业困惑

    焦点问题1: 我不知道自己毕业后究竟该选择什么职业,万一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怎么办? 向阳生涯职业规划师: 观点:职业规划专家洪向阳—《职业规划岗位资格证书》专家委员、向阳生涯首…

    生涯认知 2005年10月28日
    1.7K
  • 交互设计师如何做职业规划(设计师职业规划必读)

    交互设计师职业规划,要弄清楚三大问题: 问题一:做设计真的没前途么? 今年毕业生中仍有大量的人想做设计师,在找设计岗相关工作。但是貌似这个行业在慢慢缩减,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其实这只…

    2022年5月12日
    1.2K
  • 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

    “职业生涯规划”这个名词这几年来,频频跃入我们的眼帘,在招聘会上,在朋友小聚的餐桌边,职业生涯规划这个词越来越多次地被大家提起,职业生涯规划究竟是个什么玩意?   职业生涯规划的由…

    生涯认知 2005年10月27日
    1.7K
  • 对年轻人找工作的9个忠告

    经历比学历重要,会说比会做重要,会笑比会说重要,做人比做事重要,做早比做好重要,听话比说话重要,心态比成绩重要,性格比水平重要,今天比明天重要 当代年轻人,在学习、就业、生活中,有…

    生涯认知 2007年8月9日
    1.7K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