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厉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若望仆不相师(抱怨,怨恨) 其次不辱理色(脸色)

B.关木索(囚禁)剔毛发、婴金铁(剃掉)

C.审矣,何足怪乎(接受审问)以稍凌迟(衰颓,志气衰微)

D.亦颇识去就之分矣(非常)见狱卒则头枪地(同“抢”,撞击)

14.下列对文章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旧谦称“我”,一般用于男子,另外表谦称的还有臣、愚、不才、在下、足下等。

B.剖符:竹制的契约,分为两部分,皇帝与功臣各执其一,上写誓词,以此可以享受特权免除罪责。

C.五刑:中国古代五种罚的统称,在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

D.五伯:指春秋五霸,但关于五位霸主历来说法不一,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15.结合选文概括司马迁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2)《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答案:

13.A

14.A

15.①受辱而死没有价值。②理想尚未实现。

16.(1)所以,有这样的士人,在地上画个圆圈作监牢他也决不进入;削个木头人作法吏,他面对这样的审讯也绝不回答,而是在受辱之前就态度鲜明地决定自杀。

(2)《国风》好写男女恋情却不过分失当,《小雅》好写臣子的批评指责却无背叛之心。而《离骚》可以说同时具有二者的优点。

(3)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参考译文:

我的祖先没有剖符丹书的功劳,职掌文史星历,地位接近于卜官和巫祝一类,本是皇上所戏弄并当作倡优来畜养的人,是世俗所轻视的.假如我伏法被杀,那好像是九牛的身上失掉一根毛,同蝼蚁又有什么区别?世人又不会拿我之死与能殉节的人相比,只会认为我是智尽无能、罪大恶极,不能免于死刑,而终于走向死路的啊!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我向来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地位,使人们会这样地认为.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依靠的东西不同啊!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不污辱祖先,其次是自身不受侮辱,再次是不因别人的脸色而受辱,再次是不因别人的言语而受辱,再次是被捆绑在地而受辱,再次是穿上囚服受辱,再次是戴上脚镣手铐、被杖击鞭笞而受辱,再次是被剃光头发、颈戴枷锁而受辱,再次是毁坏肌肤、断肢截体而受辱,最下等的是腐刑,侮辱到了极点。古书说“刑不上大夫“,这是说士人讲节操而不能不加以自勉。猛虎生活在深山之中,百兽就都震恐,等到它落入陷穽和栅栏之中时,就只得摇着尾巴乞求食物,这是人不断地使用威力和约束而逐渐使它驯服的。所以,士子看见画地为牢而决不进入,面对削木而成的假狱吏也决不同他对答,这是由于早有主意,事先就态度鲜明。现在我的手脚交叉,被木枷锁住、绳索捆绑,皮肉暴露在外,受着棍打和鞭笞,关在牢狱之中。在这种时候,看见狱吏就叩头触地,看见牢卒就恐惧喘息。这是为什么呢?是狱吏的威风和禁约所造成的。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再谈什么不受污辱,那就是人们常说的厚脸皮了,有什么值得尊贵的呢?况且,像西伯姬昌,是诸侯的领袖,曾被拘禁在羑里;李斯,是丞相,也受尽了五刑;淮阴侯韩信,被封为王,却在陈地被戴上刑具;彭越、张敖被诬告有称帝野心,被捕入狱并定下罪名;绛侯周勃,曾诛杀诸吕,一时间权力大于春秋五霸,也被囚禁在请罪室中;魏其侯窦婴,是一员大将,也穿上了红色的囚衣,手、脚、颈项都套上了刑具;季布以铁圈束颈卖身绐朱家当了奴隶;灌夫被拘于居室而受屈辱.这些人的身分都到了王侯将相的地位,声名传扬到邻国,等到犯了罪而法网加身的时候,不能引决自裁。在社会上,古今都一样,哪里有不受辱的呢?照这样说来,勇敢或怯懦,乃是势位所造成;强或弱,也是形势所决定。确实是这样,有什么奇怪的呢?况且人不能早早地自杀以逃脱于法网之外,而到了被摧残和被杖打受刑的时候,才想到保全节操,这种愿望和现实不是相距太远了吗?古人之所以慎重地对大夫用刑,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人之常情,没有谁不贪生怕死的,都挂念父母,顾虑妻室儿女。至于那些激愤于正义公理的人当然不是这样,这里有迫不得已的情况。如今我很不幸,早早地失去双亲,又没有兄弟互相爱护,独身一人,孤立于世,少卿你看我对妻室儿女又怎样呢?况且一个勇敢的人不一定要为名节去死,怯懦的人仰慕大义,又何处不勉励自己呢?我虽然怯懦软弱,想苟活在人世,但也颇能区分弃生就死的界限,哪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生活而忍受屈辱呢?再说奴隶婢妾尚且懂得自杀,何况象我到了这样不得已的地步!我之所以忍受着屈辱苟且活下来,陷在污浊的监狱之中却不肯死的原因,是遗憾我内心的志愿有未达到的,平平庸庸地死了,文章就不能在后世显露。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51754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二翁登泰山

    朝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昔有二翁,同邑(里)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但)未…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543
  • 游小盘谷记的文言文

    游小盘谷记的文言文   作者:梅曾亮   〔清〕梅曾亮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32
  •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29
  •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及全诗诗意赏析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请你在喝一杯.出关后就没有朋友陪你如此开怀畅饮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43
  • 文言文阅读赏析题

    文言文阅读赏析题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32
  • 中吕·朝天子·沛公欣赏

      【原文】   中吕·朝天子·沛公   薛昂夫   沛公,大风,也得文章用。   却教猛士叹良弓,多了游云梦。   驾驭英雄,能擒能纵,无人出彀中。   后宫,外宗,险把炎刘并。…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5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