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昌学箭文言文翻译和道理

文言文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三年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荆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

  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翻译

  甘蝇是古代擅长射箭的人。他拉开弓就能使野兽倒伏,飞鸟落地。有个弟子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技艺又超过其师傅。

  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不眨眼睛,然后才能谈及射箭。”

  纪昌回到家,仰卧在妻子的织布机下,眼睛注视着梭子(练习不眨眼睛)。三年后,即使用锥尖刺(纪昌的)眼皮,他也不会眨眼。

  他把这件事告诉飞卫,飞卫说:“功夫还不到家,还要学会看才可以。把小的看大,把微小的看得清楚,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牦牛毛系着虱子悬挂在窗户上,从南面来练习看。十天过后,(虱子在纪昌眼中)渐渐变大;三年之后,感觉像车轮般大了。看周围其余东西,都像山丘般大。纪昌于是就用燕国阴木装饰的弓,北方树杆造成的箭,射向虱子,正穿透虱子中心,而拴虱子的毛却没断。

  (把这件事)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地举足顿地,拍着胸脯说:“你已经掌握射箭的技术了。”

注释

  (1)彀(gòu):拉开。

  (2)尔:你。

  (3)瞬:眨眼。

  (4)机:织机

  (5)承:由下向上注视

  (6)牵梃:织布机下系脚踏板的两根直绳

  (7)虽:即使

  (8)锥末倒眦:锥子尖端刺到眼眶

  (9)氂(máo):牛尾巴。

  (10)牖(yǒu):窗户。

  (11)浸:逐渐。

  (12)燕角之弧:燕国的兽角所造的弓

  (13)朔蓬之簳(gǎn):北方的蓬竹做成的箭杆。

  (14)倒:通“到”。

  (15)偃(yàn)卧:仰卧。

  (16)高蹈拊膺:抬高脚踏步,拍着胸膛。拊,拍。膺,胸口。

道理

  阅读这个故事后,我们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到它与快速阅读相通的若干道理,并在受到启发和思考中领悟速读的真谛:

  基本功最重要

  首先故事告诉我们学习速读要练什么?射箭和速读都是要训练人眼睛的视力,让自己的眼睛真正练到“目不转睛”和“全神贯注”的地步。其实“目不转睛”和“全神贯注”这两个成语既是射箭对视力的要求,同时也是速读训练对眼睛的要求。学习射箭必须先要训练眼力,同样学习速读当然也先要练习眼力,这是因为人的眼力(视力)的好坏是射箭和速读的共同基础条件,没有基础的条件,你要想学习以眼睛为条件的技能都是不可能的。如眼睛的视力基础打牢了,真正做到“目不转睛”和“全神贯注”状况时,你无论是学习训练射箭或速读,其质量与效果也就有保证了。因此任何学员在开始练习速读时首先要明确最重要的是练习与视力相关的“视点”和“视幅”科目,把自己阅读时的“视点”和“视幅”练到“那牛毛上的小虱子在他眼里就大得像车轮一般的时候,他再用眼睛看别的东酉,面前就像出现了一座小山一样。”

  循序渐进的提高

  其次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任何技能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甚至是一个艰苦的过程。纪昌为学射箭,为练眼力不间断地坚持了两年时间不眨眼睛看着妻子在织布机上织着布;随后为了进一步提高眼力又用一根牛尾巴上的毛拴上一个虱子,挂在窗户上,每天朝南目不转睛地望着练着,当练过了3 年之后,那牛毛上的小虱子在他眼里就大得像车轮一般了;最后才开始练习射箭成了百发百中的神箭手。事实上学习任何技能无不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速读同样如此。我们只有先把自己的视力练习到“目不转睛”和“全神贯注”水平时,才能够一步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读和记忆能力。

  坚持,坚持,再坚持

  其三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任何东西人自身好的毅力和意志品质最重要,这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纪昌为训练自己超人的视力,前后五年时间都在训练眼力,多么枯燥乏味的训练和多么漫长的时间呀,但他都坚持下来了,最终取得了成功。学习速读和其他项目一样也是如此,许多时候并不是人们不能掌握训练的技巧和方法,而最难在对这些技巧和方法的熟练运用,实现它往往需要的是日复一日的训练,年复一年的坚持才行。不少人最终没有达到目标或获得成功的原因就是他们走了一半路,就停止了,没有坚持下去。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练就高超的技艺,必须下一番苦功夫,从打基础开始。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这个道理。纪昌的百发百中就是苦练得来的,只要苦练,什么奇迹般的技艺都能创造出来。古今中外的速读记忆高手无不如此。如《庄子·徐无鬼》里记载的运斤成风的石匠也是苦练得来的,据说一个人的鼻子尖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石灰泥,他能够猛烈地抡起斧子把它削掉;斧子动如风,鼻尖上的泥削净而鼻子却一点不伤。这真是奇迹般的技巧,这种技巧就是从苦练中得来的。艺术上的创造也是一样,只要能像纪昌那样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去下一番苦功夫,就一定能取得较大的成绩。

  对学习射箭如此,不管练习什么同样如此!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446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先生传》文言文阅读

    《文先生传》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余自燥发时,则知吾吴中有文先生。今夫文先生者,即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啧啧不离口,然要间①以翰墨得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7
  • 客从南溟来翻译赏析范文

      《客从·客从南溟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106
  • 欧阳修文集――卷一三四・集古录

      【集古录目序〈此序已载本集卷四十二,今存目删文。〉】   【集古录目序题记】   昔在洛阳,与余游者皆一时豪隽之士也,而陈郡谢希深善评文章,河南尹师鲁辨论精博。余每有所作,二人…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88
  • 颜之推《名实篇》“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名实篇 颜之推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130
  •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哀王孙 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09
  • 《金史•韩玉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韩玉字温甫,其先相人,曾祖锡仕金,以济南尹致仕。玉明昌五年经义、辞赋两科进士,入翰林为应丰,应制一日百篇,文不加点。又作《元勋传》,称旨,章宗叹曰:勋臣何幸,得此家作传耶。泰和中,…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6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