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鬼致盗

  畏鬼致盗是一个文言文故事,讲述的是楚国人怕鬼,误把小偷当成鬼最后导致家中失窃的事情。

  【文言文】

  荆人有畏鬼者,闻槁叶之落与蛇鼠之行,莫不以为鬼也。盗知之,于是宵窥其垣作鬼音,惴弗敢睨也。若是者四五,然后入其室,空其藏焉。或侜之曰:“鬼实取之也。”中心惑而阴然之。无何,其宅果有鬼,繇是物出于盗所,终以为鬼窃而与之,弗信其人盗也。郁离子曰:“昔者赵高之谮蒙将军也,因二世之畏而微动之。二世之心疑矣,乃遏其请以怒恬,又煽其愤以激帝。知李斯之有谏也,则揣其志而先宣之,反覆无不中。于是君臣之猜不可解,虽谓之曰:‘高实为之。’弗信也。故曰:‘谗不自来,因疑而来;间不自人,乘隙而入。’繇其明之先蔽也。”

  【翻译】

  有一个怕鬼的楚国人,他听到枯叶落地与蛇鼠爬行的声音。没有不认为是鬼来了。小偷了解到这一点,便乘着夜晚潜伏在墙边装作鬼叫。(楚人)心中恐慌,不敢瞟一眼。像这样四五次,然后进入他的房间,偷光了他家收藏的宝物。小偷骗他说:“这的确是鬼拿去了。”他虽然有些疑惑,但暗地里却认为讲得对。因此,即使财物从小偷的住处找到了也总认为是鬼偷了给他的,不相信是人偷的。《郁离子》说:“以前 赵高诬陷蒙恬将军,应为秦二世的畏惧所以轻微地触动他。秦二世心中已经怀疑了,所以压抑他的请求来激怒蒙恬,又煽动他的愤怒来刺激秦二世。(赵高)知道李斯有谏言,就揣摩他的的想法先告诉秦二世,多次没有不成功的。所以君臣之间的猜忌不可缓解了,虽然告诉他(秦二世):“赵高确实做了这事。“(秦二世)不相信。所以说,谗言不会自己来,因为猜疑而来。离间不会自己来,凭借空隙进入。由于聪明先被蒙蔽了。

  【注释】

  1.荆(jīng):楚国。

  2.垣(yuán):墙壁下。

  3.《郁离子》:明朝刘基撰。

  4.谗(chán):谗言。

  5.间:挑拨离间。

  6.诳(kuáng):欺骗。

  7.蔽(bì):蒙蔽。

  8.宵:夜里。

  9.明:智慧。

  10.阴:暗暗的。

  11.然:这样。

  12.纵:即使。

  【启示】

  《畏鬼致盗》启示告诉我们:不要疑神疑鬼。

  《畏鬼致盗》的中心意思是说:谗言不会自己找上门来,总是先有疑心才会相信它;离间、挑拨也不会自己找上门来,总是因为有空子可钻才会发生作用。这都是由于聪明早已被蒙蔽住了。用句比较相似的俗语评价就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480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论语》《孟子》阅读答案

    《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子曰:“躬自厚【注】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8
  •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阅读答案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rdqu…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6
  • 《后汉书·班梁列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   汉将班超少子勇。勇字宜僚,少有父风。永初元年,西域反叛,以勇为军司马。与兄雄俱出敦煌,迎都护及西域甲卒而还。因罢都护。后西域绝无汉吏十余年。   元初六年,敦煌太守…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46
  • 愚溪诗序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

    古诗文 2020年3月6日
    534
  • 高中文言文考点指导

    高中文言文考点指导   文言文是语文高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大家一起来看看高中文言文学法指导,文言文考点解析!   1.实词活用和虚词重要用法实词出题一定要在课内注解中找到原形用法,…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4
  • 曾几《寓居吴兴》阅读答案及赏析

    寓居吴兴 [南宋]曾几 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注】曾几:两宋之际…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