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宫拾薪求学

  【文言文】

  汉之承宫,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数百人。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倦。

  【翻译】

  有一位汉朝人叫承宫,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这年八岁,替别人放猪。乡里有一个叫徐子盛的人, 他给几百个学生教授《春秋经》。承宫从他的学舍前经过,羡慕那些学生在学习,所以就靠近学舍听他讲经书,于是他就留承宫在门下学习。承宫为许多学生拾柴干苦活,勤奋学习多年而不厌倦。

  【注释】

  1、薪:木柴。

  2、孤:失去父亲。

  3、豕:猪。

  4、庐: 房屋,此指学舍。

  5、乐:羡慕。

  6、执苦:干苦活。

  7、就:前往。

  8、为:替。

  9、息:休息。

  10、因:于是。

  11、授:教。

  12、遂:于是。

  13、请:请求。

  【赏析】

  这是一则感人至深的勤学故事。八岁的幼童承宫经受幼年丧父的苦痛,放猪的劳作,然而为了能“听经”,自愿为数百人拾薪,而且数年如一日,不中断,不懈怠,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是难以支撑的,令人不禁为之动容,喝彩。

  通过具体的行动表现人物的个性是这篇短文的显著特点之一。文中除了结尾处点明“勤学不倦”外,都是以承宫一系列行动:从“牧豕”到“息庐下”,进而“就听经”、“留门下”,虽“执苦”却“不倦”,从而使好学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

  【启示】

  为求得学问,要有勤奋不怕苦的精神,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作者简介】

  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因此,《后汉书》是二人的合作之作。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483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写大昭寺古迹的诗词大全

    大昭寺在西藏拉萨市中心,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今日庞大的古寺庙建筑群。既有唐代建筑风格,又有尼泊尔、印度的建筑特色。最为特殊的是大昭寺内外有许多唐蕃和亲的古迹。…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91
  • 秦观《秋词二首》阅读答案

    秋词二首 秦观 其一 云惹低空不肯飞,班班红叶欲辞枝。 秋光未老仍微暖,恰似梅花结子时。 其二 无数青莎绕玉阶,夕阳红浅过墙来。 西风莫道无情思,未放芙蓉取次开。 (1)整组诗表达…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3
  • 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注释】 纤…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54
  • 沉醉东风・七夕

    沉醉东风·七夕 朝代:元代 作者:卢挚 原文: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庆人间七…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72
  • 秋行

    朝代:宋代 作者:徐玑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

    古诗文 2020年3月17日
    526
  • 描写夏天的古诗集锦鉴赏

    关于描写夏天的古诗集锦鉴赏 1、《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4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