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楚江怀古三首

其一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其二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芦洲生早雾,兰湿下微霜。

列宿分穷野,空流注大荒。

看山候明月,聊自整云装。

其三

野风吹蕙带,骤雨滴兰桡。

屈宋魂冥寞,江山思寂寥。

阴霓侵晚景,海树入回潮。

欲折寒芳荐,明神讵可招。

词句注释
①微阳:落日的残照。楚丘:泛指湖南的山岭。
②木兰舟:船的美称。典出《迷异记》:“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
③广泽:指青草湖,周长二百六十五里,与洞庭湖相连,是古代云梦泽的遗迹。
④云中君:云神。屈原《九歌》有《云中君》篇,此处亦兼指屈原。
⑤竟夕:整个晚上。

作品译文
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夕阳已落下楚地的山丘。
猿在洞庭湖畔树上啼叫,人乘木兰舟在湖中泛游。
明月从广漠的湖上升起,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
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见了?我竟通宵达旦独自悲秋。

创作背景

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59)初年,原在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的马戴,因直言被贬为龙阳(今湖南省常德市)尉,从北方来到江南,徘徊在洞庭湖畔和湘江之滨,触景生情,追慕前贤,感怀身世,写下《楚江怀古三首》。

赏析

三首诗中,其一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爱慕、缅怀之情,又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伤忧苦之情。

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说:“唐人五律,多高华雄厚之作,此诗以清微婉约出之,如仙人乘莲叶轻舟,凌波而下也。”他以“清微婉约”四字标举《楚江怀古三首》第一首诗的艺术风格,确实别具只眼。

秋风遥落的薄暮时分,江上晚雾初生,楚山夕阳西下,露气迷茫,寒意侵人。这种萧瑟清冷的秋暮景象,深曲微婉地透露了诗人悲凉落寞的情怀。斯时斯地,入耳的是洞庭湖边树丛中猿猴的哀啼,照眼的是江上飘流的木兰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涉江》),诗人泛游在湘江之上,对景怀人,屈原的歌声仿佛在叩击他的心弦。“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这是晚唐诗中的名句,一句写听觉,一句写视觉;一句写物,一句写己;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诗人伤秋怀远之情并没有直接说明,只是点染了一张淡彩的画,气象清远,婉而不露,让人思而得之。黄昏已尽,夜幕降临,一轮明月从广阔的洞庭湖上升起,深苍的山峦间夹泻着汩汩而下的乱流。“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二句,描绘的虽是比较广阔的景象,但它的情致与笔墨还是清微婉约的。同是用五律写明月,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李白的“梦绕城边月,心飞故国楼”(《太原早秋》),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江入大荒流”(《旅夜书怀》),都是所谓“高华雄厚”之作。而马戴此联的风调却有明显的不同,这一联承上发展而来,是山水分设的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田同之《西圃词说》),“广泽生明月”的阔大和静谧,曲曲反衬出诗人远谪遐方的孤单离索;“苍山夹乱流”的迷茫与纷扰,深深映照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撩乱彷徨。夜已深沉,诗人尚未归去,俯仰于天地之间,沉浮于湘波之上,他不禁想起楚地古老的传说和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屈宋魂冥寞,江山思寂寥”(《楚江怀古三首》之三),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丛生了。“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点明题目中的“怀古”,而且以“竟夕”与“悲秋”在时间和节候上呼应开篇,使全诗在变化错综之中呈现出和谐完整之美,让人寻绎不尽。

从这首诗可以看到,清微婉约的风格,在内容上是由感情的细腻低回所决定的,在艺术表现上则是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藉而不直露奔迸。马戴的这首诗,可说是晚唐诗歌园地里一枝具有独特芬芳和色彩的素馨花。

作者简介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一说江苏省东海县或陕西省华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会昌(唐武宗年号,841—846年)进士。在太原李司空幕府中任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尉。得赦回京,终太学博士。与贾岛、姚合为诗友。擅长五律。《全唐诗》录其诗二卷。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624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刘崇龟换刀》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刘崇龟换刀 【原文】     唐刘崇龟,镇南海。有富商子泊船江岸,见一高门中有美姬,殊不避人。因戏语之曰:“夜当诣宅矣。”亦无…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7
  • 欧阳修文集――卷七十五・居士外集卷二十五

      ◎谱   【砚谱】   端石出端溪,色理莹润,本以子石为上。子石者,在大石中生,盖精石也,而流俗传讹,遂以紫石为上。又以贮水不耗为佳。有鸲鹆眼为贵,眼,石病也,然惟此岩石则有之…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66
  • 品令(新秋)

    朝代:宋代 作者:卓田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立秋十日,早露出新凉面。斜风急雨,战退炎光一半。月上纱窗,疑是广寒宫殿。无端宋玉,撩乱生悲怨。一年好处,都被秋光占断。你且思量,今夜怎…

    古诗文 2020年5月31日
    579
  • 《唐太宗吞蝗》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唐太宗吞蝗 【原文】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94
  • 何谓“文言文”

    何谓“文言文”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指出: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文言和白话。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77
  • 《搜神后记·卷五》原文阅读及翻译

      东坡书李后主去国之词云:“最是苍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对宫娥。”以为后主失国,当恸哭于庙门之外,谢其民而后行,乃对宫娥听乐,形于词句。予观梁武帝启候景之祸,涂炭江左,以…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5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