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何意义」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胡适

在将近100年前,胡适的同窗问过他一个问题:“小山,你是学哲学的人。像我这样养老婆、喂小孩,就算做了一世的人吗?……”这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怎么活着,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有何意义》是胡适精选文集,汇集了胡适先生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最富有闪光点、与人生有何意义主题相关的文章,集结成册,一共分为“人生有何意义”“为什么读书”“青年人的苦闷”“不老不朽”四章。胡适深受赫胥黎与约翰·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么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他学识渊博,学贯中西,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他是怎么看待人生的呢……

「人生有何意义」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才看到一半,就迫不及待想要写写感悟,胡适先生的其他文章也看了很多,方方面面,真的是大家风范!今后我将谦虚慎独,重塑自我之人格,努力做学问,热爱一切值得热爱的事情,并爱惜身体……分享几段话给大家:

能勇敢为民生发声的人,不是为了私利。 请保持一种原始的正义感,对不平事,不指望你能站出来吼一吼,但要与正义站在一起。

只有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深挚的爱,才能体会。 这个社会不缺正义者,缺的是智者以及引领者,引领我们走出迷惘,走向觉醒……

有人说某某人心里阴暗,所看到的听到的所发的都是阴暗的一面,就是所谓的负能量,整天在网络上不是批判就是谴责。

其实,正因为他心里明亮,才得以看见这世间阴暗的一面,才知道这世道竟还有龌龊;他之所以谴责,是希望变好;他之所以批判,是希望改变;只有心存光明的人,才愿意去谴责和批判。

谁若无视这社会最底层人民所受的苦难、对社会的各种假丑恶付之以冷漠,谁才最阴暗。

或许我们改变不了整个社会,但个人的抵抗、内心的抵抗却仍可能。当你抱怨整体的沦丧时,并不意味着你个人一定沦丧。

你可以谈论历史与记忆,音乐与诗歌,人生的丰富,理解他人的痛苦,扩展生活的维度。

你不必成为斗士,却可以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有思想与情感深度的人。

把知道的真相告诉大家,是一种正义;

把懂得的常识告诉大家,也是一种责任;

把目睹的罪恶告诉大家,也是一种良知;

把了解的内幕告诉大家,也是一种品质;

把听到的谎言告诉大家,也是一种道德;

把亲历的苦难告诉大家,也是一种告诫;

把追求的真理告诉大家,也是一种信仰。

当一个国家在面对罪恶之时,我们不能总是这样:

1.骂是没有用的,又改变不了什么。

2.这很正常啊,我们又能怎样。

3.关我什么事,管好你自己吧。

4.这个国家就是这样的,你改变不了的,习惯了就行。

5.除了自己的健康无大事。

如果都是这样, 可以肯定,这个国家一定会成为地狱。

总有一些草根,人微言轻,义无反顾,日拱一卒,在强压下掷出了信仰、力量、尊严。

他们承受着孤独乃至更大的代价,坚持表达和坚守。 看似不自量力,但这却是一代人的宿命。

平心而论,生活在这个世道,我们或许改变不了什么,但还是挣扎着不被改变。

不沉默,不合污,不堕落,不作恶是我们的底线。

当今社会很多人对现状不满,但只有1%的人敢于发声,而真正站出来呼吁公平公正的,只有1%人群中的1%……

哀,莫大于心死。

提到这些,有人会说:你行你上啊!

事实上社会的责任是全民的责任,没有任何人有能力独自承担,也没有任何人有理由选择沉默,更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坐享其成。 因为,社会灾难到来时,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虫。

庄子:孤独让一个人变得出众,而不是合群

今天你看到黑暗不敢站出来,那么明天你将站不起来!

「人生有何意义」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周国平的《灵魂只能独行》里面有这段话:

“人们常说,挫折和不幸能够提高人的精神。

然而,奥伊肯指出,挫折和不幸本身并不具有这种优点。

实际的情形是,许多缺乏内在的精神活力的人被挫折和不幸击倒了。

唯有在已经拥有精神活力的人身上,苦难才能进一步激发此种活力,从而带来精神上的收获。”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来进行一番推导:

生命中其它组成部分,同样也不具备某种功能。

那么对于生命这个大命题来说: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

同样是挫折这件事,为什么每个人的反应会有所差别。这与对事件的解读有关。

情绪ABC理论给了我们解答。

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

(这里可以不看)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如图中,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这是因为从前因到后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Bridge),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信念是指人们对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等)。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情绪 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百度)

简单来说就是。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为事件a直接导致了结果c,可事实是:我们对事件a的解读b导致了结果c。(百度一下更轻松)

所以这个理论用来解读,奥伊肯的挫折不具备某种特定功效的原因,提供了一个理论支撑。

而胡适的话的后半句:“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生命是由一个又一个事件搭建而成,因此对事件的解读至关重要。

正面思考不可忽视。(7.6)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297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地震(自然灾害的预防与自救丛书)》读后感_1200字

    《地震(自然灾害的预防与自救丛书)》读后感1200字 (一)地震一般分为浅源性地震和深源性地震 浅源性地震危害较大,深源性危害较小 (二)a.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4.5级称为有…

    读后感 2022年9月14日
    76
  • 《万水千山》观后感200字

    我的心在流泪,我的心在激动。看完电影《万水千山》,我的心灵受到剧烈的震颤,我深深的被中国XX党领导的红军走完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的伟大精神所感动。 影片中红军教导员李有国率领一支红军队…

    读后感 2022年7月22日
    107
  • 《野猪囚犯》读后感300字

    读了小说大王沈石溪的《野猪囚犯》,我知道了野猪比较容易被其他大型食肉捕食,所以生活很不安全,还不如待在身边来得安全。 可最初,作者沈石溪和没读过这个故事的我,都认为这群野猪是一群缺…

    读后感 2022年7月20日
    87
  • 《围城》读书笔记600字

    书香伴我行 可能是因为学习的原因,与书本打交道惯了,每次放都会叫上小们去合肥图书城看书,顺便淘些书回来阅读。 最高兴的莫过于暑假了。虽然天气有些热,可还是可以找到时间“猫”在空调里…

    读后感 2022年7月1日
    92
  • 毛泽东传读后感800字

    【第1篇】 如今建党90周年,眺望天安门城楼,让我们不禁想起祖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一生。 这本书的作者是菲力普?肖特,那么这本书就是以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去诠释着一个国家主席传奇的一生。…

    读后感 2022年7月16日
    105
  • 稻盛和夫的《干法》读后感1000字

    稻盛和夫的《干法》读后感1000字: 我以为这是本管理工具书,用来述说工作应该怎么干才能有结果走向成功。很期待,因为在现阶段的自己,有时会突然迷茫于自己目前现状是否正确?现在的干法…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2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