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谷《菊》原文、注释和鉴赏

郑谷《菊》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释】

(1)王孙:对富贵人家子弟的泛称。蓬蒿:指蓬草和青蒿,均为两种长势较高的野生杂草。

(2)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近鬓毛:欢度节日的人们,将菊花插在鬓发之旁。

(3)瓦松:一种生于屋顶、瓦楞之间的野草,它形似松,实非松,既无观赏价值又无实用价值,俗称“瓦松”。

【赏析心得】

这是一首咏物诗,又是作者一生的自画像。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诗一开头,作者就以揶揄的口气说,你们这些富家子弟,莫要把菊花看作蓬蒿一类的野草啊,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男女老幼个个都要采摘一朵,把它插在头上,贴近鬓毛,表示喜庆啰。这是因为,唐末统治者崇尚浮华,不种稻黍栽桃李,不用人才喜浮夸,因而,王孙公子们也就趋而从之,专喜鲜艳奇葩,而弃梅、兰、竹、菊这些幽幽淡泊花木于不顾。所以,作者故意以诗讽之,与他们唱唱反调。“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三、四句陡然一转,作者点出菊花特点,写出其淡泊姿质,表白自己胸怀。当霜雾打湿大地,鲜艳桃李早已凋谢多时,在荒郊野外的池边岸上,菊花却迎着朝阳微笑开放,它们的花瓣满含晶莹的露珠,默默地在秋天中散发淡淡幽香。作者最后表白:从来不羡慕那些高高迎风摇曳于屋顶之上的瓦松,它们“高不及尺”,却占据高位;根基浅薄、“下才如寸”,却张扬过世;它们形酷似松,却全无松的质量。一句话,瓦松“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唐末就是在用人上重用“瓦松”,而摒弃“菊梅”,从而加速了它的衰败消亡。

这首咏物诗,通篇无一菊字,而处处写菊,本色笔墨、淡淡写来,菊的淡雅品质不言而喻。以菊喻人,淡泊处世、德操坚守,这就是诗人郑谷一生的自画像。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110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哀死》文言文翻译和赏析

      《哀死》是蜀汉诸葛亮所写的一篇文言文。以下是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的《哀死》文言文翻译和赏析,欢迎阅读。 文言文   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16
  • 齐国好厚葬 文言文原文译文

    齐国好厚葬 文言文原文译文   齐国好厚葬    原文: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56
  • 后羿射日文言文的翻译

    后羿射日文言文的翻译   导语:对于后羿射日这一文言文,大家可以尝试进行翻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后羿射日文言文翻译,供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后羿射日文言文的翻译  【原…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70
  • 赵普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赵普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是中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的一项重要考点。小编今天推荐的是:文言文《赵普》阅读答案。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58
  • 徐一夔《郁离子》序原文带翻译精选

      徐一夔   原文:   《郁离子》者,诚意伯刘公在元季时所著之书也。公学足以探三才之奥,识足以达万物之情,气足以夺三军之帅,以是自许,卓然立于天地之间,不知自视与古之豪杰何如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76
  • 唐诗月夜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杜甫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译文及注释 月夜译文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

    古诗文 2023年2月19日
    9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