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谷《菊》原文、注释和鉴赏

郑谷《菊》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释】

(1)王孙:对富贵人家子弟的泛称。蓬蒿:指蓬草和青蒿,均为两种长势较高的野生杂草。

(2)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近鬓毛:欢度节日的人们,将菊花插在鬓发之旁。

(3)瓦松:一种生于屋顶、瓦楞之间的野草,它形似松,实非松,既无观赏价值又无实用价值,俗称“瓦松”。

【赏析心得】

这是一首咏物诗,又是作者一生的自画像。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诗一开头,作者就以揶揄的口气说,你们这些富家子弟,莫要把菊花看作蓬蒿一类的野草啊,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男女老幼个个都要采摘一朵,把它插在头上,贴近鬓毛,表示喜庆啰。这是因为,唐末统治者崇尚浮华,不种稻黍栽桃李,不用人才喜浮夸,因而,王孙公子们也就趋而从之,专喜鲜艳奇葩,而弃梅、兰、竹、菊这些幽幽淡泊花木于不顾。所以,作者故意以诗讽之,与他们唱唱反调。“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三、四句陡然一转,作者点出菊花特点,写出其淡泊姿质,表白自己胸怀。当霜雾打湿大地,鲜艳桃李早已凋谢多时,在荒郊野外的池边岸上,菊花却迎着朝阳微笑开放,它们的花瓣满含晶莹的露珠,默默地在秋天中散发淡淡幽香。作者最后表白:从来不羡慕那些高高迎风摇曳于屋顶之上的瓦松,它们“高不及尺”,却占据高位;根基浅薄、“下才如寸”,却张扬过世;它们形酷似松,却全无松的质量。一句话,瓦松“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唐末就是在用人上重用“瓦松”,而摒弃“菊梅”,从而加速了它的衰败消亡。

这首咏物诗,通篇无一菊字,而处处写菊,本色笔墨、淡淡写来,菊的淡雅品质不言而喻。以菊喻人,淡泊处世、德操坚守,这就是诗人郑谷一生的自画像。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110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过故人庄》原文及注释译文

      《过故人庄》   作者:(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hu…

    古诗文 2022年5月22日
    449
  • 描写豪情壮志的诗句

    描写豪情壮志的诗句   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透天香气袭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忆江南·多少恨   作者: 李煜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38
  • 离思五首其一翻译赏析

      《离思五首其一》作者为唐朝诗人、元稹。其古诗全文如下: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前言】   《离思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稹…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52
  •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秦宓字子敕,广汉绵竹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秦宓字子敕,广汉绵竹人也。少有才学,州郡辟命,辄称疾不往。奏记州牧刘焉,荐儒士任定祖曰:“昔百里、蹇叔以耆艾而定策,甘罗、子奇以童冠而立功,故《书》美黄发,…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7
  • 诗话总龟《推敲》

    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

    古诗文 2022年5月15日
    163
  • 有盲子道涸溪原文及翻译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木楯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7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