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题西林壁》原文、注释和鉴赏

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此诗作于神宗七年(1084),作者时年49岁。他在庐山游览十余日,作诗多首,最后游西林寺时,题在寺里墙壁上,作庐山诗的压卷之作。西林:即西林寺,一名干明寺,在今江西九江南庐山上,始建于东晋太元二年(337),晋高僧慧永所居,为庐山名刹之一。

(2)横看:正面看。岭:顶端有路可走的山,形长且平。侧:侧面看。峰:山峭拔而起,形尖且高。

(3)高低:一作“看山”。

(4)真面目:指全貌。

(5)只缘:因为。

【赏析心得】

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任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知州。就在这一年,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苏轼诗文中的一些字句,断章取义,说他讪谤新法,加以弹劾,逮捕入狱,关了一百三十天,是为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御史府。《汉书·朱博》:“博御史府中列柏树,常有野鸟数千,栖其上。”故称御史府为乌台)。苏轼出狱后被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团练副史。历经六个年头直到元丰七年,才改调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借此机会,他特地过江登庐山。经“乌台诗案”文字狱后,一段时间,苏轼心有余悸,不敢写诗著文。苏轼久仰庐山,今夙愿得偿,不禁喜形于色,盘桓山中十余日,饱览风光,写下了《庐山二胜》等记游诗,最后至山南西林寺,将《题西林壁》题于该寺墙壁上,算是游览总结,也是他庐山诗的压卷之作。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人在庐山逗留了十多天,饱览风光之后,对庐山全貌有所了解,借最后游西林寺之际,要做个总结了,他的印象是通过横、侧、远、近、高、低、中七个角度观察和游览庐山奇峰秀岭,千姿百态、变化多端、高深莫测,越看越神秘,越来越迷离了。百思求解,经过大狱大贬,又将跨入知天命之年的诗人,终于悟出了其中原因,他叹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者即景明理,通过自己游历庐山的亲身体会,巧妙地说明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道理,富有诗味、蕴含哲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即景说理,借景物描写说明一个道理,写成有理趣的诗句,既蕴哲理,又有诗味,被称为理趣。理趣诗是宋诗不同于唐诗的一大特点,《题西林壁》便是其著名的范例。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120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旭日衔青嶂,晴云洗绿潭。”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旭日衔青嶂,晴云洗绿潭。”这两句是说,早晨的太阳冉冉升起,阳光被山峰遮挡了一部分,像是太阳衔着山峰;白云倒映在绿潭之中,像是被绿水洗了一样,更加明亮。景色…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94
  • “郭老仆死而葬于城北之金家桥”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郭老仆死而葬于城北之金家桥,其主人为志其墓而铭之,曰:老仆名尚。十八岁事予祖太常公。方司徒公之少而应秀才试,以及举孝廉,登进士第,老仆皆身从之。司徒公仕,而西抵秦凉之塞,南按黔方,…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78
  • 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薛奎识范镇

    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薛奎识范镇   范镇①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绾②于府舍,俾与子弟讲学。镇益自谦退,每行步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客③也。及还朝,载以俱。…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67
  • 文言文的句式介绍

    文言文的句式介绍   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71
  • 秦氏好古文言文翻译

    秦氏好古文言文翻译   导语:文言文翻译是我们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秦氏好古文言文翻译,欢迎借鉴!   秦氏好古   “秦氏好古”出自《事林广记》:“秦…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136
  • 白帝城怀古原文及翻译

      白帝城怀古   唐代:陈子昂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6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