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 吴镇

        红叶村西夕照余,黄芦滩畔月痕初。轻拨棹,且归与,挂起渔竿不钓鱼。
        清人沈雄《古今词话》引《柳塘词话》言及此词本事曰:“倪(瓒)字元镇,慕吴仲圭(镇)之为人,而从事于画法。仲圭《渔父词》:‘红叶村西日影余,黄芦滩畔月痕初。’为麐溪沈处士作也。元镇绘之为图,词亦淡洁。”
        从楚辞《渔父》开始,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渔父形象往往都是隐士的化身,柳宗元《渔翁》诗、张志和《渔歌子》词莫不如此,这首词也不例外。吴镇性情孤峭,中年一度杜门隐居,《渔父》词所表现的正是一种隐逸情趣。
        “红叶村西夕照余,黄芦滩畔月痕初”,写傍晚时的情景,具有乡野特色。西边村头还残留着落日的余晖,东边滩畔已露出了一道月痕。“夕照余”、“月痕初”,用词准确。词中巧用“红叶村”、“黄芦滩”两个地名组成对仗的句子,不仅对得非常工整,而且给人鲜明的色彩感。就在这傍晚时分,在这如画的美景中,渔父垂钓归来了 。“轻拨棹”一句,以划桨动作的轻柔表现心情的轻松愉快。“且归与”一句一语双关,既表现了渔父结束一天劳动归家时的愉悦心情,更洋溢着归隐田园的乐趣。渔父过的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一切都顺应自然,一切都无所用心。远离尘世的喧嚣,远离官场的争斗,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地垂钓已经十分惬意了,而最后一句“挂起渔竿不钓鱼”,更显得悠闲自在,其乐无穷,也表明了此公并非真以捕鱼捉蟹为生计的普通渔父,而是一个隐于渔的高士。
        这首词的写作明显地受了唐人张志和《渔歌子》(《渔父》)的影响。张词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结尾以垂钓者乐而忘返表现隐者之趣,本词则以“挂起渔竿不钓鱼”直接表现垂钓结束后的轻松之感,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清王奕清等撰《历代词话》引《名画记》也说吴词“其品之高妙何减张志和”。此外,本词首二句极雅致,结尾处却以口语出之,并没有使人产生不和谐的感觉,也反映了作者的高超艺术技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24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客中月――白居易诗词全集

    客中月 [唐] 白居易 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 悠悠行旅中,三见清光圆。 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 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 朝发渭水桥,暮入长安陌。 不知今夜月,又作谁家客?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94
  • 《桃花源记》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54
  • 水仙子・次韵

    蝇头老子五千言①,鹤背扬州十万钱②。白云两袖吟魂健③,赋庄生《秋水》篇④,布袍宽风月无边⑤。名不上琼林殿⑥,梦不到金谷园⑦,海上神仙。 注释①蝇头:小字。老子五千言:指春秋思想家老…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52
  • 《中吕·普天乐·西山夕照》古诗原文及翻译

      【原文】   中吕·普天乐·西山夕照(晚云收)   徐再思   晚云收,夕阳挂,一川枫叶,两岸芦花。   鸥鹭栖,牛羊下。   万顷波光天图画,水晶宫冷浸红霞。   凝烟暮景,…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65
  •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案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案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阶段教学的难点。学生对文言文往往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有的学生把文言文称作第二外语,这不能不说是文言文教学的一种悲哀。的确,就目前的社会状态而…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70
  • 语文文言文复习:出师表

    语文文言文复习:出师表   摘录:   《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