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叶小鸾

        

立  秋

        屈指西风秋已到。薄簟单衾,顿觉凉生早。疏雨数声敲叶小,小亭残暑浑如扫。  流水年华容易老。秋月春花,总是知多少?准备夜深新梦好,露虫又欲啼衰草。
        小鸾十岁那年,才从舅父家回来,一个秋夜,父亲欲考考她的才学,命她对对。父亲出的上句是“桂寒清露湿”,她脱口而出对道:“枫冷乱红凋”。一语既出,父亲又惊又喜:不但对得工整,秋色秋景把握得准确细腻,且小小的年纪已懂得“悲秋”的感受了。这让父亲不得不对小女刮目相看。七年后,小鸾早夭,有人说其实这联对子就是“夭征”。
        早起,迎面而来的西风,让人觉得与昨天的不同,屈指数来,噢!秋天已经来临,怪道昨晚寝卧,夏日用的薄席单被,已令人感到“半夜凉初透”。步出闺房,见庭院里的夏景,已在不知不觉中暗自换作了秋景。一两声稀疏的秋雨,敲打在叶片上,好一首“秋声赋”!窄小的亭子,前些天还是暑气袭人,炎热难耐,今天,西风一扫,秋雨一浇,残暑已不知去向。
        上片四句,写出了“天凉好个秋”。西风是秋天的脚步声,而秋雨,直是秋意的添加剂!秋天来过小亭了,它已取代盘踞在那里数月之久的暑气,秋天也已渗进我们的闺房,夏日的用具看来也不得不换。上片主要写秋景,而其中一个“小”字,下得最为生动。可以有两种理解:雨声之“小”,或是秋叶之“小”。疏雨打叶声,那声息自然不会大。秋风中也长新叶,但却长不太大,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写过一首《秋凉晚步》,说“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政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写的,正是秋风中生出的新叶。故这“小”字,正是捕捉到了秋天的本质。且这一“小”字又与下一句头上的那一个“小”字,近近相觑着,有点像民歌小曲中的“顶针格”,更显出不拘一格的灵动。
        秋天来了,一年很快又要过去。时间真像流水一般,岁月怎么这样容易老去?“秋月”知多少?“春花”知多少?人生总共能够经历几度春花、几度秋月?“准备夜深新梦好,露虫又欲啼衰草”,炎夏过去了,好歹能睡个好觉、做个好梦了,但好景不长,秋露中的鸣虫,又在蠢蠢欲动,要用它们嘶哑哀切的叫声在衰草中啼泣了。如此说来,冬天又不远了?敏感的少女的心上,又增添了几分伤感。
        这首词的题目是“立秋”,写的也是初秋的景色和感受。如同词题所包容的含意一样,词作者的“悲秋”之感也是初起的,淡淡的。而淡淡的哀愁、淡淡的伤感往往能达到很高的美学境界。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哀而不伤”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30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浮生六记文言文翻译

    浮生六记文言文翻译   浮生六记是中学生必学的一篇文言文。下面小编收集了浮生六记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考!   浮生六记文言文翻译   我的居室休闲,案头瓶花许多,芸说:“这样插花,…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51
  • 文言文实词少用法

    文言文实词少用法   shǎo   ①<形>数量少;不多。《寡人之于国也》:“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②<动>缺少短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57
  • 周行逢朗州武陵人的原文赏析及译文

      周行逢,朗州武陵人。少无赖,不事家人生产,尝犯法,配发静江军卒。以骁勇,累迁裨校。王逵攻边镐,行逢别破益阳,杀唐兵二千余人,执其将李建期。当是时,隶朗州刘言麾下者指挥使十人,咸…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58
  • 以疑启智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

    以疑启智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   本文阐述了通过“自学存疑—质疑答难—设疑引议—启思释疑—述疑多练”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如何达到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学的教师的教双边有效的…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0
  • 《重赋·厚地植桑麻》翻译及赏析

      《重赋·厚地植桑麻》作者为唐朝诗人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49
  •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注释及赏析

      【原文】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天机织罢月梭闲)   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   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下。   露华凉人怯衣单。   似白虹饥涧…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6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