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凭阑人(欲寄君衣君不还)

        

姚 燧

        

寄征衣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 妾身千万难。
        【鉴赏】凭栏远眺,思亲念远,这是中国古代诗词常见的抒情模式。 这支小令用【凭阑人】曲牌写思妇情怀,正是名副其实。
        “征衣”指远行者的衣服。古代,求取功名的文士、做买卖的生意人、 边疆服役的士兵、服徭役的寻常百姓,因种种原因不得不远离家乡,饱受 流离之苦,而家中的女子,每到秋冬时节,就需要为远人准备寒衣。因此, 征衣寄托了游子思妇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常被用来表示离别的惆怅或 久别的思念。此外,宋元以前,棉花的栽种在中国尚未普及,寻常人家大 多穿葛麻。葛麻织品较硬,所以制作前需要先把衣料铺在砧板上捶打绵 软。因此,捣衣的动作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凄冷的砧杵声,也成为诗词作品 中最常见的表现游子思妇之情的意象。比如李白的《子夜秋歌》:“长安一 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 征。”宋元以后随着棉织物的普及,捣衣的习俗渐渐消失,但征衣意象仍在 文学作品中保留了下来。
        这首小令继承了传统的征夫思妇题材,并同样以征衣来表现思念,但 作者没有泛泛谈论,而是把女子寄征衣的心理解析得透辟入里。“欲寄征 衣”,是主人公最初的心思,说明她牵挂丈夫,想到天气转冷,怕丈夫在外 受苦。担忧“君不还”是思妇心理的第二个层次,她想到,丈夫有衣服抵御 严寒,会不会久久不归,令自己继续孤独? 于是她迟疑、犹豫、考虑不寄 了,这是其心理的第三层次。但她旋即想到如果不寄衣裳,丈夫在外会挨 冻受寒,这又是她不忍心看到的。这是女子的第四层思考。这里的每一 层考虑,都体现着女子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她既希望丈夫早日归来,又体 贴他在外漂泊之苦,寄或是不寄,都让人为难。这样的两难选择,反映了 闺中女子矛盾复杂的心情。
        全篇文字直白,明白易懂。但其中感情丰厚曲折,思妇的熨帖温存, 缠绵尽致,描绘真切。作者于寻常意象中掘出新意,体现出对生活的细腻 观察和精微思考。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68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名师指点如何学好文言文

    名师指点如何学好文言文   (一)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   关于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8
  • 《云阳洞北小刚记》阅读答案

    云阳洞北小刚记 赵垣 ①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沿港而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时疏雨乍过,新笋解 箨①,蔷薇盛开,人语不传。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106
  • 乔吉――折桂令・赠罗真真

      折桂令·赠罗真真   元代:乔吉   罗浮梦里真仙,双锁螺鬟,九晕珠钿。晴柳纤柔,春葱细腻,秋藕匀圆。酒盏儿里央及出些腼腆,画帧儿上唤下来的婵娟。试问尊前,月落参…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58
  • “迎风骚屑千家竹,隔水悠扬午夜钟”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迎风骚屑千家竹,隔水悠扬午夜钟。”这两句是说,千家翠竹迎风发出飒飒之声,悠扬的午夜钟声,隔水传来,显出这夜间的景象别具韵味。诗句烘托出夜别的独特景象。 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2
  • 自宣城赴官上京(杜牧)原文翻译赏析

      自宣城赴官上京(杜牧)   杜牧于开成三年(838)冬内升左补阙、史馆修撰,翌年春初赴京上任。这首诗是离开宣州时的作品。诗中回顾了自己十馀年的外放生活,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的追问和…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207
  •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的词意:最令人动情的是,即便折飞了梅花,也无法寄托我对你的思量。意思是说:我的相思之情即使折尽梅花也难以表达。 出自周密《高…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