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塞下:边境要塞之地,此指西北边疆。衡阳:古代传说雁秋天南飞至衡阳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角:号角。嶂:直立如屏的山峰。长烟落日:化用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燕(yan)然:山名,在今蒙古境内。东汉窦宪曾北伐大破匈奴,在燕然山刻石纪功而归。勒:刻。羌管:羌笛。将军:作者自指。

【鉴赏】

宋仁宗康定、庆历年间,范仲淹节镇西北边塞。据说他守边时特作了《渔家傲》词数首,述边镇劳苦,现只存此一首。

上阕侧重写景,既富有边塞独特的风光色彩,又具有强烈的主观情感。起句以“塞下”点明区域,以“秋来”点明季节,以“风景异”概括地写出边疆秋季和内地大相径庭的风光,尤一个“异”字,道出作者这位苏州人对西北边塞季节变换的敏感及惊异。次句写所在地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急飞,毫无留恋之意。“无留意”三字以遒劲的笔力透出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的荒凉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续写边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带有边地特色的一切声响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怆氛围,为下阕的抒情蓄势。接下来以“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些所见与前面所闻的“边声”、“号角声”结合起来,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而“孤城闭”又依稀透露出宋朝守军的力量薄弱,因而不得不一到傍晚就关闭城门的严峻形势。这就为下阕的抒情埋下伏笔。

下阕侧重抒情,抒写了抵御外患、建功立业的决心及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起句以“一杯”与“万里”形成了悬殊的对比,诉尽了杯酒难销的浓重乡愁。次句化用典故,表明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无从谈起,可是要取得胜利,以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谈何容易。“羌管悠悠霜满地”承上阕写夜景。深夜里传来悲凉抑扬的羌笛声,大地铺满冷霜。如此凄清寒夜,满腔爱国激情和浓重乡思的词人思潮翻滚,怎堪入眠,自然引出“人不寐”。结句由己及人,总收全词,道出了将军与征人共同的情愁: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却因战局长期无进展,又难免有思念家乡、牵挂亲人的复杂而矛盾的情绪。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这首词通过作者亲身经历,摹边塞风光,抒爱国情思,首开边塞词之作。全词情调苍凉悲壮,感情沉挚抑郁,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嘲风弄月的词风,成为后来苏轼、辛弃疾豪放派词的先声。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89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齐天乐 厉鹗

             吴山望隔江霁雪      &nb…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97
  • 《搜神后记·卷五》原文阅读及翻译

      东坡书李后主去国之词云:“最是苍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对宫娥。”以为后主失国,当恸哭于庙门之外,谢其民而后行,乃对宫娥听乐,形于词句。予观梁武帝启候景之祸,涂炭江左,以…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62
  •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修四梳理资料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修四梳理资料   高一语文资料:苏教版文言文必修四梳理   季氏将伐颛臾   一、实词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用兵)   2、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且尔言过…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7
  • 《长干曲四首其二》翻译赏析

      《长干曲四首其二》作者为唐朝诗人崔颢。其古诗全文如下: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前言】   《长干曲》是南朝乐府中“杂曲古辞”的旧题。…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87
  •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原文及译文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原文及译文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词作。此词表现暮春怀人之情,全词风格质朴淡雅,不事雕琢,不用典故,不论写景写情、写现实写回忆,…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66
  • 《左传.成公.成公十八年》文言文及翻译

    《左传.成公.成公十八年》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   【经】十有八年春王正月,晋杀其大夫胥童。庚申,晋弑其君州蒲。齐杀其大夫国佐。公如晋。夏,楚子、郑伯伐宋。宋鱼石复入于彭城。公…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7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