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渡江诸将传》

王 迈

读到诸贤传, 令人泪洒衣。

功高成怨府, 权盛是危机。

勇似韩彭有, 心如廉蔺希。

中原岂天上? 尺土不能归!

这是一首议论时事的诗。诗中发议论太多,易令人生厌,但这首诗却写得深沉感人。《渡江诸将传》可能是指章颖的《南渡十将传》。

首联以作者读传洒泪破题,起势峭拔突兀。诗人洒衣之泪不仅构成悬念,使读者产生急欲竟读的强烈要求,而且给全诗定下一个沉郁、悲怆的基调。

中间四句略举《渡江诸将传》的内容,是作者洒泪的原因。第三句写立功之后,忌者甚众,所以成了“怨府”。第四句写诸将握权,遭秉政者的嫉妒,危机即伏于此。《南渡十将传》卷一说刘锜抗金有方,屡建战功,但“一时辈流嫉其能,力沮遏之”。卷二说“(秦)桧之贪功以自专,忌贤害能,堕中兴之大计”。作者在诗中用了“成”字、“是”字,可见这类现象并不是仅有的。颈联中的韩、彭指刘邦时的韩信、彭越,均以武功著称;廉、蔺指战国时赵国名臣廉颇、蔺相如,他们以能捐弃私嫌、共御国敌而传“负荆请罪”的佳话。“希”通“稀”,是少的意思。这两句肯定诸将的“勇”,同时对他们的“心”提出指责。《文献通考·兵考六》中有这样一段话:“诸将自夸雄豪,刘光世、张俊、吴玠兄弟、韩世忠、岳飞,各以成军雄视海内。……廪饩惟其所赋,功勋惟其所奏。……朝廷以转运使主馈饷,随意诛剥,无复顾措。志盛意满,仇疾互生。”似乎可以用来作第五六句的注脚。

最后两句把对诸将的品评归结到当时社会的主要问题——恢复中原上。“天上”极言高不可及,但着一“岂”字,则故意一纵,把收复失地写得并非艰难;“尺土”极言其少,在同“岂天上”的对照中,把作者恢复中原的愿望和对诸将的惋惜推到了极度。

这首诗一方面对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谗嫉者加以抨击,另一方面也对南渡诸将不能精诚团结、一致抗敌提出了批评,揭示了南宋上层集团之间,以及将相之间一种为一般人所忽略的矛盾,表现了诗人敢于议论是非的性格和他认识问题的深刻性。但诗中把“尺土不能归”的主要责任归于诸将之不能团结对敌,却稍失偏颇。

在写法上值得注意的首先是这首诗巧妙的结构方式。诗的首尾四句是作者的感慨,中间是对诸将的评议: 这种首尾包融的写法,使全诗形成一个浑然的整体。其次,中间四句又用对比的方式抒写议论,因而议论的中心“功”、“权”、“勇”、“心”四者显得格外突出、明晰。最后,在遣词用字方面,首句说“读到”不说“读完”或“读竟”,因而作者那种边读边哭的强烈感情得到了有力的表露。第五句中的“有”,意即“尚有”,与下句的“希”对照,暗示与勇力相比,精诚团结更为重要,这是很有见识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94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张耒《秋蕊香》翻译赏析

    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译文]  别情不如墙东的柳树,春风一吹,柳色青翠依旧。    [出自]  北宋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5
  • 《暑旱苦热》

    王 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 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 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 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 何忍身去游其间。 王令胸怀济世大志,虽身处贫困…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81
  • 《梁书·王规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王规字威明,琅邪临沂人。规八岁,以丁所生母忧,居丧有至性,太尉徐孝嗣每见必为之流涕,称曰孝童。叔父暕亦深器重之,常曰:“此儿吾家千里驹也。”年十二,《五经》…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9
  •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98
  •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76
  • 高中《王翦》文言文阅读练习

    高中《王翦》文言文阅读练习   王翦   (秦)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①,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王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5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