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和靖墓》

吴锡畴

遗稿曾无封禅文, 鹤归何处认孤坟。

清风千载梅花共, 说着梅花定说君。

这是一首凭吊林和靖墓的诗。林和靖即林逋,字君复,钱塘人,性恬淡好古,不趋荣利,后隐居西湖孤山,死后葬于孤山北麓,其墓南宋绍兴年间建。

开端一句:“遗稿曾无封禅文”,是对林逋高尚人格的赞颂。梅尧臣在《林和靖先生诗集序》中说:“若高峰瀑泉,望之可爱,即之愈清,挹之甘洁。”就是这种人格的写照。林逋曾作《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一诗,末两句说:“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这首诗作于大中祥符年间,可能是讽刺均州参军许洞在路途献文颂谀真宗封禅。前句引用汉武帝求司马相如遗稿得封禅书的典故。封禅,是古代帝王在泰山祭天地的一种活动,场面很大,既扰民又伤财。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都有过封禅大典,而宋真宗又继而为之,许洞之流,不但不规谏,反而贡谀,林逋对此大为不满。他回顾自己一生,自诩没有写过这类谀词。他的清高成了洁身自好的士大夫师法的楷模。而今作者来到林逋墓前,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高洁情操,于是把握住他一生中最引以自豪的事,以抒发自己的胸怀。南宋度宗咸淳年间,作者被南唐知州叶阊聘为白鹿洞书院山长,不就。他的心本与林和靖息息相通,二人都是清高的隐君子,所以,诗一开端就突兀顿起,气足神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紧接第二句“鹤归何处认孤坟”,从林逋生前为人的幽独高洁,写到死后的孤寂悲凉,暗寓着作者对林逋的深切同情和身后寂寞的不平!作者为什么要写“鹤归”?是因林逋对鹤有着特别的深情。他的“梅妻鹤子”是人们所熟知的。“鹤归”一句,借以衬托林逋墓前杂草丛生以致使鹤难以辨认的荒凉冷漠的景象。这句既是叙事,更是抒情,托物寓意,韵味悠长。

作者似乎觉得这一句还不足以表现这位和靖先生身后的寂寞,于是接着又写道:“清风千载梅花共”,这是一个凄清的意境,是上一句的补充;而梅花则是其高洁人格的极好陪衬。如果说第二句是写林逋死后的孤寂,那么这一句既是写现在,又是写未来,把他身后的清高幽独延伸到一个遥远的时空之中,以显示其人品之高,可与清风梅花共千古。

二三两句通过景物寄寓情怀,而第四句则与首句一样,是感情的直接抒发:“说着梅花定说君。”孤山探梅,自古就是西湖胜事之一,每当人们探梅时,他们自然就会想起、说起林逋来。他们说些什么呢?也许是赞颂他咏梅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也许是夸耀他爱梅喜鹤、鄙视荣利的高洁情操……此句语浅而意深,词淡而味浓,情思绵邈,令人遐想,与首句暗相照应,而作者自己的仰止之情也就意在言外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98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墨子》“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二则《墨子》中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⑴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辨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今小…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8
  • 伍子胥谏文言文翻译

    伍子胥谏文言文翻译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一作芸),字子胥,本楚国人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小编为你整…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88
  • 中考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

    中考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   10.商於子驾豕   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④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耕当以牛,以…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5
  • 天净沙

    越调・天净沙・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②,扬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③。 越调・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④,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59
  • 《苦寒行·十月边头风色恶》翻译赏析

      《苦寒行·十月边头风色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刘克庄。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61
  • 《宋史·魏能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   魏能,郓人也。少应募,隶云骑军,后选补日骑左射,又隶殿前班,七迁散员左班都知。旧制,诸军辞见,才器勇敢或迥异出群者,许将校交举以任,使毋枉其志。能时戍外藩,咸未有举者。…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4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