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怀》

何应龙

客怀处处不宜秋, 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到, 雁声远过夕阳楼。

《客怀》一诗,抒发了异乡客怀念家乡、怀念亲故的情怀。诗人没有像宋玉在《九辩》中那样直抒胸臆,而是缓缓写来、轻轻落笔:“客怀处处不宜秋”。起句不见景物,开宗明义,道出了天涯游子四处奔波、百无聊赖的心情。因为“秋到梧桐动客愁”,无情的秋天终于来到了: 那秋雨梧桐的萧瑟景象即时引起了“羁旅而无友生”的无限惆怅!第一二句没有描写秋景,只交待了时令与景物;也没有细腻地刻画“客”的心理,只是平淡地用了一个“愁”字。从“梧桐”,读者可以联想到“秋雨梧桐叶落时”的情景,牵动了处在“雨滴梧桐秋夜长”之际的异乡客,使他萌生了寂寞、空虚、孤独的情怀。客怀本是难遣,加以秋风秋雨,使人更何以堪。“处处”二字更加深了这种意思。

“想得故人无字到”承上句之“愁”而来,诗人没有直泻而下,笔意到此一顿,表明他亟切地盼望能见到亲人、故人从家乡来的片言只语,借以自慰,结果是“无字到”——毫无信息,更是愁上添愁。“雁声远过夕阳楼”,倚楼远眺,听到的是远去的“雁声”,看到的是黄昏的“夕阳”。没有用缠绵的情词描写思念之情,只用了一个“想”字;也没有着力渲染“触景生情”之景,只写了“声”和“光”。雁,使人产生传递书信的联想。这里诗人用虚笔写。不写“雁”而写其“声”: 大雁已飞过晒满夕阳的高楼而渐渐远去,唯有即将消失的雁声尚在耳际回响。不见彩笺,空闻雁声,漂泊天涯的孤客又作何想呢?

清人曹庭栋(号六圃)在何应龙(字子翔)的《橘潭诗稿》(曹庭栋辑《宋百家诗存》卷十四)的序中说,何应龙的“七言绝句,本法晚唐,所存之作兼多缠绵旖旎之思”。又曰:“此种句调全似韩偓‘香奁体’。”何应龙的诗,当时已列为“江湖体”。从《客怀》一诗所反映的思想和表现的艺术手法看,似不宜归诸“香奁体”。因为他的诗尽管缠绵旖旎,但还没有“脂粉气”,如本诗便是。

何应龙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被遣四川。此诗就是客地清寒生活的写照,虽境界不怎样高,然而写来娓娓动人,情味悠长,具晚唐神韵,在江湖派中属于上乘之作。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98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唐雎不辱使命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古诗文 2020年3月20日
    521
  •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20首

      今年的秋天来的从容,来的果敢,来的灵动。昨日还烈日炎炎,闷热的让你喘不过来气,一夜之间在一场细雨的飘摇中便把挣扎在夏日闷热之中的人们送到了秋日凉爽的怀里。小编给大家提供描写秋天…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3
  •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这两句是说,杜甫和李白都故去了,我自己才疏学浅,怎么能胜任铨释石鼓文呢?自谦之词,亦见其对李、杜之推重。 出自韩愈《石鼓…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3
  • 送范德孺知庆州

    朝代:宋代 作者:黄庭坚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潭潭…

    古诗文 2020年3月8日
    634
  •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这两句是说,日暮时分,东风和煦,绿草翠嫩,一派春意;想当年雄霸一时的越王勾践登临之处,如今鹧鸪在飞来飞去。人世沧桑,变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72
  • “刘琨坐啸风清塞,谢脁题诗月满楼”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刘琨坐啸风清塞,谢脁题诗月满楼。”这两句是以“刘琨坐啸”比拟严司空的将才,借谢脁称美严司空的诗才。赞誉之辞,用典却别具一格,韵致颇…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4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