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间作四首(其一、其三)》

潘大临

白鸟没飞烟, 微风逆上船。

江从樊口转, 山自武昌连。

日月悬终古, 乾坤别逝川。

罗浮南斗外, 黔府若何边?

西山连虎穴, 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 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 天阔退飞鸿。

最羡鱼竿客, 归船雨打篷。

这两首诗大约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到元符元年(1098)之间,原作共四首,这里选了其一、其三两首。潘大临隐居于黄州(今湖北黄冈),没有入过仕途。苏轼谪居黄州时,大临曾从之游,并跟他学诗。黄庭坚对潘大临的诗才也很赞赏。绍圣二年,苏、黄都被贬谪到边远地方,这两首诗就作于其后不久。

第一首开头两句写乘船入江: 诗人乘船在微风淡荡的江面上,逆风行进。白色的水鸟向远处飞去,隐入一片雾霭之中。颔联两句写沿江行进时所看到的景色: 黄州这个地方,江山秀丽。长江在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转了个弯,浩荡东去。郁郁葱葱的樊山延绵不断,直到武昌(今湖北鄂城)。颈联两句诗人抒发感慨: 江山如旧,日月常悬,可是今日之乾坤已非昔日之乾坤,时光像滚滚东流的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对这两句要结合诗人的生平来理解,他曾应试不第,其挚友张耒称他为“有志之狷士”(《潘大临文集序》),可见他并不是完全忘却世事的人。他面对滔滔东去的江水,慨叹时光的易逝,肯定包含着“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的怅惋。末联两句怀旧。诗人曾伴随苏轼在这一带徜徉啸傲,睹景生情,怀旧之心油然而生。苏轼和黄庭坚这两位诗坛泰斗,都是诗人的良师益友,而今俱远谪万里。诗人问道: 东坡被贬至罗浮山(在今广东),那是比南斗星辰更为遥远的地方;至于山谷的贬所黔州(治所在今四川彭水),则是个从未听说过的处所,它究竟在哪个方向呢?诗人对苏、黄怀念的深厚情意,通过这两句委婉地表达出来。

后面一首从怀古开始。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周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今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游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放歌声。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赤壁下临不测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像这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诗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 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栖息在那里。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的开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俱往矣,群雄争渡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潘大临是属江西诗派,他的作品原有《柯山集》二卷,已佚。现在尚存的作品只有二十多首诗和那句脍炙人口的“满城风雨近重阳”。当时人们对他的诗歌评价甚高,黄庭坚称他“蚤得诗律于东坡,盖天下奇才也”(《书倦殼轩诗后》),后来陆游也说他“诗妙绝世”(《跋潘邠老帖》)。从上面所举两首诗来看,他确实是出手不凡。首先,这两首诗的思想内容比较充实。前一首慨叹岁月易逝并怀念远谪的好友,后一首缅怀古时的英雄而结以归隐之志,都具有较深的情感内蕴。虽说叹时思隐,情调比较低沉,但这是诗人在无可奈何的处境中所发出的不平之声。只要看“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这样的诗句,便可体会到,诗人对于历史上建立了丰功伟业的英雄人物是多么景仰,他何尝不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可是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限制(当时章惇等人把持朝政,政治黑暗),他只能终老于江湖之上。尽管诗人故作平淡之语,读者却不难看出隐藏在平淡下面的一颗不甘寂寞的心。这使得全诗感情沉郁,得杜诗五律之妙处。

当然,更值得注意的还是这两首诗的艺术特色,简单地说,有下面三点: 第一,意境阔大,笔力雄健。前一首一开始就把读者的目光引向烟斜雾横的远方,三四句用“从”、“自”两字把眼前的江山一直连到远处,笔力遒劲。五六句用“日月”、“乾坤”作对,这是杜诗中用过的,如果作者笔力纤弱,则这种字面容易成为没有内容的空腔。此处虽比不上杜诗的千钧笔力,但也没有举鼎绝膑之病。后一首则一开始就写出了龙盘虎踞的险要地形,然后缅怀古贤功烈。两首诗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的跨度,写景抒怀,气势雄大,绝无纤仄之弊。清人姚壎评为:“大气鼓荡,笔力健举”(《宋诗略》卷九),很准确地说出了其主要优点。第二,结构严整,对仗精工。前一首四联皆对,后一首也有三联对仗,大多属对精工。全诗的结构也非常谨严,比如后一首中,前半首缅怀古代的英雄业绩,开首两句就写了山环水绕、虎踞龙盘的险要地形;后半首抒发自己的归隐之志,五六两句就写了鹭宿沙滩、鸿飞长天的宁静风景。彼此照应,构思极见匠心。第三,诗句凝练,炼字尤见功力。比如后一首的颈联,一个“明”字就写出了因毛羽皎洁的白鹭栖息于沙滩,从而使人望去觉得白光耀眼的情景,非常传神。“退”字的用法尤其使人叫绝。“六鹢退飞”本是《春秋》经语,但此处仅是字面上的借用,因为事实上飞鸿并不在往后退。只是由于天空太广阔了,高飞戾天的鸿雁在那么广阔的蓝天背景下飞行,使人无法觉察它们是在向前移动。如果凝望片刻,还可能误以为它们是在向后退飞呢。诗人就是这样巧妙地写出了在江面上仰望寥廓长天时所得的印象,使人读之历历如在目前。

总的说来,这两首诗工整凝练,诗味深永,颇类杜诗的风格。江西诗派本来是奉杜为“祖”的,在艺术上竭力学习杜甫,潘大临当然也不例外。王直方曾说:“邠老作诗,多犯老杜,为之不已,老杜亦难存活。使老杜复生,则须共潘十厮吵。”(《王直方诗话》)言下之意是潘大临(邠老)模拟杜诗过分了一些。由于潘大临的作品大半已佚,无法断定王直方此评是否合乎事实。如果仅从上面的两首诗来看,他并没有对杜诗作生吞活剥的模仿,而是着重于从中得到艺术手法上的启迪,这种借鉴是比较成功的。潘大临的好友谢薖赞扬他说:“杜陵骨已朽,潘子今似之。”(《读潘邠老庐山纪行诗》)并非溢美之言。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307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当止不止

      【文言文】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 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62
  • 《百家姓.石》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石》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石》   作者:佚名   历史来源   「石」源出:   一、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所载,为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之后。又《春秋公子谱》…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97
  • 昔有长者子

      【文言文】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③得一车,持来归家。诣④市卖之,以⑤其贵故⑥,卒⑦无买者…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28
  • 乌鸦与蜀鸡文言文翻译

    乌鸦与蜀鸡文言文翻译   导语:乌鸦与蜀鸡的故事告诉我们,狡猾隐蔽的敌人不仅像凶残露骨的敌人一样可恨,而且更难防范。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乌鸦与蜀鸡的文言文翻译的相关内容。欢迎大…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79
  • 高中语文《临江之麋》原文及译文赏析

      临江之麋   临江①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③。   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69
  • 《苦寒行·十月边头风色恶》翻译赏析

      《苦寒行·十月边头风色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刘克庄。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7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