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月台》

苏 轼

月与高人本有期, 挂檐低户映蛾眉。

只从昨夜十分满, 渐觉冰轮出海迟。

这首诗是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中的第十首,于熙宁九年(1076)知密州任上作。文与可,字文同,善画竹及山水。他是苏轼的从表兄,二人相交甚厚,经常有诗文往来。文与可守洋州(治所在今陕西洋县)时,曾寄苏轼《洋州园池三十首》,苏轼皆依题和之。

根据家宜父所编《石室先生年谱》“先生赴洋州,在熙宁八年秋冬之交,至丁巳秋任满还京”的记述,可知文与可守洋州是在熙宁八、九年间,其时正是苏轼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时期。

文与可的《待月》诗的原文是:“城端筑层台,木梢转深路。常此候明月,上到天心去。”诗中写出了诗人对待月台的喜爱以及到待月台赏月时产生的悠然神往、飘然欲仙的心境,引起了东坡的共鸣。

苏轼是继李白之后,甚喜明月并写有大量吟颂明月的诗、文、词的作家,藉此寄寓诗人特有的旷达胸怀。正因为苏轼对月有着特殊的情感,所以才对别人的咏月诗有着敏锐的感受。他对文与可寄素心与明月的一片深情,十分理解,所以和诗的第一句便说:“月与高人本有期。”不仅视文与可为同调,认为他是高雅之士,而且在苏轼心中,高雅之士都是爱月的,所以才说月与高人早有期约,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

“挂檐低户映蛾眉”一句,既是眼前之景,心中之情,又是从前人诗句中化来的。南朝鲍照的《玩月城西门廨中》诗有“末映西北墀,娟娟似蛾眉”之句,唐人李咸用也有“挂檐晚雨思山阁”之句。前人诗句一经苏轼点化,不仅意境新颖,而且更加凝练。“挂檐低户映蛾眉”一句说明,由于月的侵檐入户,使月与人显得十分亲近,而娟娟似蛾眉的柔情美态,也就显得更为动人。这看似写景的一笔,却使“月与高人本有期”的内涵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了。

诗人观月动情,从月的圆缺上想到人的命运。“只从昨夜十分满,渐觉冰轮出海迟”二句,写出了因满招损的自然规律。满月给人间曾带来无限美景和喜悦之情,然而满即缺之始。诗人久久伫立,眺望远海,等待着迟迟升起的一轮冰月,心中不免泛起淡淡的愁绪。“冰轮”二字写出了月的光洁、纯净,同时也略带清寒之意。此时诗人那官场失势的往事,大概正随着海上徐徐升起的明月而浮现在犹如海波一样动荡不宁的思绪之中了。

诗人以人拟月,借月抒感,把月写得有情有思。这种以人拟物、借物抒怀的高超技法,是苏轼诗的一个显著特征。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312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陆游――乙卯重五诗

      乙卯重五诗   宋代: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86
  •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的意思是说:南海风高浪急,你可平安地渡过去了吗?是否已到达了峰州呢!下句“北望”似说自己,又似与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60
  • 描写冬季的经典古诗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0
  • 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

    古诗文 2020年3月23日
    545
  •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40
  •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的作者及出处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蚍蜉撼树 ( pí fú hàn shù )     解 释 蚍蜉,蚂蚁。蚂蚁想摇动大树…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