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毯――白居易诗词全集

  红线毯
  [唐] 白居易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译文】
  红线毯,是南方女子经过采桑养蚕、择茧缫丝、拣丝练线、红蓝花染制等重重工序,日夜勤织而织就的。
  费尽了心血和汗水染成的红线比红蓝花还要红,织成的毛毯却被铺在宫殿地上当做地毯。
  披香殿广阔到足有十丈多长,这些红线毯正好与宫殿地面的大小适合而铺满。
  红线毯松软的质地简直受不了任何东西来压,而幽幽的芳香、美丽的图案无人爱惜欣赏。
  美人们在上面任意踩踏歌舞,她们的纤纤细足陷没于毯内,随便踏践。
  太原出产的毛毯硬涩,四川织的锦花褥又太薄。
  都不如这种丝毯柔软暖和,于是宣州岁岁上贡线毯。
  宣州太守为表对上位者的尽心竭力,令织工翻新花样、精织勤献。
  线毯线厚丝多不好卷送,费就千百劳力担抬入贡。
  得享高官厚禄的宣州太守知道不知道,织就一丈毯,需费千两丝,多么劳民伤财!
  地不知冷暖,劳苦人民却靠这生存啊,不要再夺走人民赖以织衣保暖的丝去织就地毯了。
  【注释】
  红线毯:一种丝织地毯。此类红线毯是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所管织造户织贡的。据《新唐书·地理志》宣州土贡中有“丝头红毯”之目,即此篇所谓“年年十月来宣州”的“红线毯”。
  缫(sāo)丝:将蚕茧抽为丝缕。
  拣:挑选。练:煮缣使熟,又有选择意。
  红蓝:即红蓝花,叶箭镞形,有锯齿状,夏季开放红黄色花,可以制胭脂和红色颜料。
  红于蓝:染成的丝线,比红蓝花还红。
  披香殿:汉代宫殿名。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曾在此轻歌曼舞。这里泛指宫廷里歌舞的处所。“披香殿”原为汉代宫殿名,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曾在此地轻歌曼舞,这里借指宫廷歌舞之地。
  可殿铺:亦可作“满殿铺”解。可,适合。
  不胜(shēng):承受不起。
  涩:不柔润。毳(cuì),鸟兽的细毛。
  加样织:用新花样加工精织。加样,翻新花样的意思。
  线厚:是说丝毯太厚。卷不得:是说不能卷起。
  千两丝,不是实指,虚写所耗费蚕丝之多。
  地衣:即地毯。
  【简析】
  《红线毯》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诗中的一首。这首诗通过宣州进贡红线毯的事,对宣州太守一类官员讨好皇帝的行为加以讽刺,又着重暴露最高统治者为了自己荒淫享乐,毫不顾惜织工的辛勤劳动而任意浪费人力物力的罪恶。从结尾两句,可以清楚看出浪费那么多的丝和劳力去织地毯,势必导致许多人穿不上衣服。作者在诗中对这种现象进行直接谴责,感情强烈。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1522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朱光庭,字公掞,十岁能属文”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朱光庭,字公掞,十岁能属文。辞父荫擢第,调万年主簿。数摄邑,人以“明镜”称。历四县令。曾孝宽以才荐,神宗召见,问欲再举安南之师。光庭对日:“愿陛…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4
  • 【双调】殿前欢(谪仙醉眼何曾开)

             无名氏       &…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107
  • 咏贺兰山

    朝代:清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西北天谁补?此山作柱擎。蟠根横远塞,设险压长城。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曾从绝顶望,灏气接蓬瀛。

    古诗文 2020年3月12日
    572
  • 《三衢道中》

    曾 幾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是一首纪行写景的绝句,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三衢,即衢州(治所在今浙江衢县),因境内有三衢…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95
  • 归有光《沧浪亭记》原文翻译赏析

    《沧浪亭记》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是作者应佛徒文瑛的请求而写的一篇专记。全文以不到三百字的篇幅,记述了沧浪亭的历史变迁,并通过古今对比,抒发了作者对世事变化的感…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58
  • 《已酉端午》翻译及赏析

      《已酉端午》作者为元朝文学家贝琼。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前言】   《己酉端午》是元代贝琼的一首在…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4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