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生查子・独游西岩

  生查子·独游西岩
  宋代: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耸立的青山啊,你孤傲不听召唤,还会有谁喜欢欣赏你呢?岁暮寒冬,常到山中溪边来吧。
  山尖一轮明月悄悄升起,才发现它早已从地平线升起,眼下已是高悬中天,遍洒银辉照大地的景象。明月,山峦,清澈地小溪,仿佛都在静听我朗诵的《离骚》。
  注释
  ①生查(zhā)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尊前集》注:双调。元高拭词注:南吕宫。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②偃蹇(yǎn jiǎn):原义高耸,引申为骄傲,傲慢。苏轼《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诗》:“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
  ③怜:爱怜,喜欢。
  ④岁晚:指寒冬腊月。
  ⑤太寒生:比较寒冷。生:语尾助词,无义。
  ⑥离骚:指战国诗人屈原所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
  赏析
  上片借山来自写,又能将山品与人品相融。首句落笔就奇,接句含蓄曲折。“偃蹇”一词用来形容西岩的状貌很恰当,也可以引申为词人的骄傲和傲慢。一笔两意,巧妙之极。而以“谁怜汝”这一问,更写出词人的自怜怜山,自伤伤山。此处的山与人,已在感情上合二为一。“岁晚”一句,也是既写山,又写人。如是写山,指山逢寒冬;如是写人,则指人的老大。这样双绾之后,“太寒生”就成了词人的心理自感,和对于山的移情了。既然山被词人赋予了这样充分的灵性甚至可说是人性,那么,上片末句冲出青山“唤我溪边住”的语句,就不再突兀丽矫情。两位岁寒之友因品格相似而思谋相伴,简直再合情理不过。
  下片借月来自写,也有与上片近似的曲笔和丰富情味。过片说那高天的明月,突然由山头下来了。这就如同一个绝大的悬念,使人不敢置信又渴望得到解释。结韵则作出生动的解释,说这从天而降的明月,是因为被词人读《离骚》的声音所打动和吸引。这解释十分巧妙而合理,因为他巧用月影以替代月亮,听他读书的明月,实不过是清溪里的月影。这样的巧用,显示出他专注于读《离骚》的激愤心情。因专心读书,他再无心仰望天空。偶尔一瞥眼前,只见溪中之月凝止不动,似在入神而听。另外,这里的“夜夜”一语,又将前句瞬间的“明月来”化为夜夜的“明月来”,使词人读《离骚》的行为,不再是一个瞬息性行为,而在重复、延长中加深了它的意义,加强了它所含有的词人感情的勃郁愤懑色彩。夜夜如此,长夜如此,这读《离骚》的人,他的情感强度就不待测量而后知了。
  这首词是词人词作中修辞手法运用得最密的作品,如拟人、双关、悬念、暗示等等。而它们也使此词在艺术表达效果上超凡人妙,在情感风味上厚重而含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1557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吴定《答鲍觉生书》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答鲍觉生书① 吴定 顷邀惠书,省仆动静安否,情重辞温,增仆远望,仆自足下北游,沈默闲处,叹左右益少通敏之才、可与之深言文字者,以此私恚,他无足怀。 仆八岁入塾,诵四子、六艺之书,慨…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4
  • 全祖望《梅花岭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梅花岭记             〔清〕全祖望 顺治二年乙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0
  • 双双燕 黄遵宪

             题潘兰史《罗浮纪游图》     &nbsp…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75
  • 高中必修一重点文言文

    高中必修一重点文言文   高中必修一的学习是与初中学习的一个过渡阶段,下来小编搜集了高中必修一重点文言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1、荀子《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8
  • “予以罪废,无所归”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122
  • 观棋自羞

    朝代:清代 作者:钱大昕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

    古诗文 2020年3月1日
    56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