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江馆是长江重要渡口横江浦之驿馆。横江浦在今安徽和县东南长江西北岸,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杜牧涉足此地,生发思古之幽情而成此诗。
孙家兄弟晋龙骧,驰骋功名业帝王。
至竟江山谁是主?苔矶空属钓鱼郎。
孙家兄弟晋龙骧,驰骋功名业帝王——首句中的“孙家兄弟”,指三国时东吴政权的建立者孙策、孙权。孙策攻打扬州时先夺横江,而后取胜。“晋龙骧”,西晋 大将王封龙骧将军。王领兵伐吴,由益州沿江东下,直取吴都建康(今南京市),吴主孙皓投降,吴国遂亡。这两句是说:创立吴国的孙策、孙权兄弟和灭吴的西晋 龙骧将军王都是驰骋于功名之场、建帝王之业的人物。
至竟江山谁是主?苔矶空属钓鱼郎——这两句是由上述史实引发的感慨。诗人问道:究竟这大好河山谁是主人呵?如今这长满青苔的石矶不过是白白属于钓鱼郎而已。至竟,究竟。
古往今来失意的文人总是把功名富贵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加以审视,从而以一种老庄式的虚无对自身在仕途上的失落和坎坷加以安慰,借以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从 李白的“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到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莫不如此。杜牧的这首诗亦属此类,它是渴望功名而不得或不满而生 的变相怨叹,只不过是表现于豁达超然的言辞中而已。其所不同于前后人的是这前后二句,他将究竟江山谁是主的质问与“钓鱼郎”连结起来,倒无意中道出一个或 许他当时未悟的真理:普通百姓——人民大众实际是江山真正的主人:世界历史由他们所创造,他们永远生活在这大地上劳作繁衍,而煊赫一时的帝王将相终究不过 是过眼烟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