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固定结构例析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常常组合在一起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表示一定的意义,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古汉语中称之为固定结构。现就初中文言文中出现的固定结构例说如下:

1.“不亦……乎”表示反问,用委婉的语气,表达肯定的看法,可译成“不也是……吗”,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是很愉快吗?

(《<论语>十则》)

2.“有……者”用于所要介绍、陈述的对象,可译成“有个……的人”,例如:“有好事者船载以人。”  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子到了黔地。

(《黔之驴》)

3.“何所……”表示疑问,可译成“……的是什么”,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问女儿想的是什么,问女儿思念的是什么。

(《木兰诗》)

4.“如……何”表示反问,可泽成“把……怎么样”,例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匠,如太行、王屋何?”  凭您的力量,连像魁父这样的小丘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愚公移山》)

5。“何……之有”表示反问,是“有何”的倒装,可译成“有什么……呢”,例如:“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

6.“为……所”表示被动,可译成“被”,例如:“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活板》)

7.“……何如”表示询问,可译成“如何,怎么样”,例如:“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捕蛇者说》)

8.“非……则”表选择,可译成“不是……就是……”,例如:“非死则徙尔。”  不是死了,就是搬走了。(《捕蛇者说》)

9.“得无……乎”表示推测的语气,意思是“可能……吧”、“或许……吧”,例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可能会有所不同吧?

(《岳阳楼记》)

10.“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论述,可译成“像那”;“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论述,可译成“至于,义如”,例如:“若夫霪雨霏霏”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  又如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岳阳楼记》)

11.“然则……”表示承接关系,可译成“既然这样,那么……”,例如:“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邪?”  这样,在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岳阳楼记》)

12.“是以”、“是故”用于因果句中表示结果或推断,可译成“因此”,例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出师表》)。“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因此,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鱼我所欲也》)。

13.“所以”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的H的、原因等,可译成“……的原因”,例如:“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出师表》)

14.“……者……也”表示判断,可译成“是”。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胜是阳城人。(《陈涉世家》)

15.“孰与”用于:二者之间的比较,可译成“与……相比,哪一个……”,例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漂亮?(《邹忌讽齐王纳谏》)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473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试题及答案

    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1
  • 南浦东冈二月时翻译及赏析

      《南浦·南浦东冈二月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浦东冈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翻译】   在南浦东冈吹东风…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63
  •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55
  • “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这两句是说,好马志在千里,不会顾及饲料的事;有志气的人,以天下大事为忧,志在经国,不苟营个人的私利。豪情满怀,励志格言。 出自张…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73
  •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这两句是说,面对藩镇割据的混战,诗人预感到唐王朝必将灭亡,用辛有的典故,巧妙地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希望用魏绛的方式解决…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2
  • 太常引·客中闻歌

    朝代:清代 作者:项鸿祚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古诗文 2020年3月23日
    57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