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病也可先知先预防

    中医养生讲求未病先防,身体未发生疾病前就要做好预防工作,防止病邪的侵袭,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养生方法。
    一、未病先防
    (一)未病先防的概念
    未病先防是指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这是中医学预防疾病思想最突出的体现。“是故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充治,所以明摄生之理”(《丹溪心法》)。未病先防旨在提高抗病能力,防止病邪侵袭。
    (二)未病先防的方法
    1、调养身体,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1)调摄精神:精神情志活动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体现。突然强烈的精神刺激,或反复的、持续的刺激,可以使人体气机紊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而在疾病的过程中,情志变动又能使疾病恶化。因此,调养精神就成为养生的第一要务了。
    (2)锻炼身体:“生命在于运动”。人体通过运动,可使气机调畅,,,,。不仅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长寿,而且对某些慢性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生活起居应有规律。
    (4)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素问·刺法论》中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的记载,可见我国很早就已开始用药物预防疾病了。
    我国在16世纪就发明了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的先驱,为后世预防接种免疫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试用中药预防多种疾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板蓝根、大青叶预防流感、腮腺炎,马齿苋预防菌痢等,都是简便易行,用之有效的方法。
    2、防止病邪的侵袭:
    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故未病先防除了增强体质,提高正气的抗邪能力外,还要注意防止病邪的侵害。应讲究卫生,防止环境、水源和食物污染,对六淫、疫疠等应避其毒气。至于外伤和虫、兽伤,则要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留心防范。
    二、既病防变
    (一)既病防变的概念
    所谓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以后,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二)既病防变的方法
    1、早期诊断:“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医学源流论·防微论》)。疾病初期,病情轻浅,正气未衰,所以比较易治。倘若不及时治疗,病邪就会由表人里,病情加重,正气受到严重耗损,以至病情危重。
    因此既病之后,就要争取时间及早诊治,防止疾病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局部到整体,防微杜渐,这是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所谓“见微知著,弥患于未萌,是为上工”(《医学心悟》)。
    如头目眩晕,拇指和次指麻木,口眼和肌肉不自主地跳动为中风预兆,必须重视防治,以免酿成大患。
    2、防止传变:传变,亦称传化,是指脏腑组织病变的转移变化。“善医者,知病势之盛而必传也,预为之防,无使结聚,无使泛滥,无使并合,此上工治未病之说也”(《医学源流论·表里上下论》)。
    3、先安未受邪之地:既病防变,不仅要截断病邪的传变途径,而且又“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05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吸烟者如何自测体内烟毒含量

    什么是   医学研究证明:每吸一支烟就会吸入几十亿个浮沉物质,其中含有尼古丁焦油氨苯等物质就是。烟毒中的尼古丁危害最大,一支烟的尼古丁可以毒死一支老鼠,20支烟的尼古丁可以毒死一头牛。一个人如果每天吸20-25支烟就将吸50-70毫克的尼古丁,这些尼古丁足可以致人死地,只是由于是逐步吸入的, 再加上人体有一定得解毒能力,才幸免。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10日
    1.3K
  • 中医养生教你巧治亚健康

        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以下为你介绍症状。

    2017年2月13日
    1.3K
  • 泡脚有讲究:几点泡最补肾?

      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泡脚对身体有好处。但几点泡脚最好?泡脚时有什么禁忌?下面让小编来为大家科普一下。

    2017年2月10日
    1.2K
  • “生气”的8大危害

        1、伤肝
      生气时,人体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毒素相应增加。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13日
    1.2K
  • 笑容防病更自信

      每个人自出生就会笑,俗话说: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但很少有人知道,笑其实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22日
    1.7K
  • 身高影响冠心病风险 两者成反比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8日刊登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之前已知的身高与风险间的反比关系确实存在,且与基因有很大关联。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21日
    1.5K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