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燧《凭阑人·寄征衣》译文及鉴赏

  《凭阑人·寄征衣》

  元代:姚燧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凭阑人·寄征衣》译文

  想要给你寄御寒的冬衣,又怕你不再回家;不给你寄御寒的冬衣,又怕你过冬挨冻受寒。在寄与不寄之间徘徊不定,真是感到千难又万难。

  《凭阑人·寄征衣》注释

  越调:宫调名,元曲常用的宫调之一。

  凭阑人:曲牌名,属越调,小令兼用。全曲二十四字,四句四平韵。

  征衣:远行人御寒的衣服。

  君:指远行在外的征人。

  妾身:古代妇女自谦时的称谓。

  《凭阑人·寄征衣》赏析

  这首小令在构思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闺妇在寒冬到来时给远方征人寄军衣的矛盾心理的刻画,表现了思妇的纠结的微妙心理,寄与不寄都渗透了深挚的感情。

  “欲寄君衣君不还”这句写了思妇第一层感情矛盾:征夫远在边塞,久去不归,她迫切地想将亲手缝制的寒衣寄给亲人。“欲寄征衣”,正是她思念、关怀亲人感情的自然流露。但转念一想,远方的征夫得了寒衣如果不想着回家了,就会更增加了分离的痛苦。这又是她十分忧虑的。语意一正一反,一波一折,把思妇对征人思念和关切的心理表现得很细腻。

  “不寄君衣君又寒”这句则以反语倒说:既然寄了征衣,亲人不还,那就“不寄征衣”吧。这似乎可以消除“君不还”的忧虑了,但她旋即想到:自己的亲人又要忍受饥寒了。这是自己更不忍心,更为忧虑的。这两句语意上的反复,把人物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最后“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这两句是前两句矛盾心理的归结,又是女主人公情感的扩展,隐约表现出她时而欲寄,时而不寄,时而担心“君不还”,时而忧虑“君又寒”,每一踌躇,每一反复,都在思念、关切和痛苦的感情。

  其实远方征人的“不还”与寒衣的“寄与不寄”并没有必然联系。女主人公是基于“君不还”的现实才制作冬衣,目的是让远方的丈夫得以御寒。征人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无论“寄与不寄”,女主人公实际上都面临着“君不还”的.冷酷结局。她也明知这一点,故意在寄衣上生出波澜,是为了表现自己长期独守空房的一种怨恨。当然这种怨恨是基于团圆的愿望,本身仍意味着对丈夫的无限深情。又恨又爱,以恨示爱,这是闺妇的一种特有心态。这正是这支小曲情味的动人之处。

  此篇属于元散曲中具有乐府风味的情歌佳作,形制短小,其妙在言有尽而意无穷,以极简练的文字,为读者体会人物心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曲二十四字中,“寄”“君”“衣”“不”四字占了一半以上,用字寥寥而能包含如此丰富曲折的情节和意象,这也是此篇的不可及之处。

  《凭阑人·寄征衣》创作背景

  中国古代,战争频繁,徭役苛重。无数游子背井离乡,饱尝了分离的痛苦。在这种现实的土壤上,中国古代诗词中就产生了不少怨女思妇的作品。姚燧这首散曲,继承了前人作品中思妇怨女怀念征夫游子的题材,表现了相近的社会背景。

  《凭阑人·寄征衣》作者介绍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姚燧《凭阑人·寄征衣》译文及鉴赏】相关文章:

1.《姚燧传》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

2.姚燧《满庭芳》 译文及原文赏析

3.《元史姚燧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4.《凭阑人江夜》阅读答案及译文

5.《望岳》译文及鉴赏

6.《明日歌》原文及译文鉴赏

7.《王冕故事》原文及译文鉴赏

8.南园十三首(其一)译文及鉴赏

9.《已凉》原诗以及译文鉴赏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257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

      徐 铉 海内兵方起, 离筵泪易垂。 怜君负米去, 惜此落花时。 想忆看来信, 相宽指后期。 殷勤手中柳, 此是向南枝。   据传徐铉幼时即有文才,十岁能属文…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216
  • 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原文及赏析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   翠华一去寂无踪。   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   藕花相向野墉中。   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简…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47
  • 缺调名(山居)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山居好。山居好。鹤唳猿啼饯昏晓。碧窗柏子炷炉香,趺坐蒲团诵黄老。

    古诗文 2020年6月1日
    591
  • “可怜尽日春山下,似雪如云一万枝。”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可怜尽日春山下,似雪如云一万枝。”这两句是说,整天在春山下欣赏那可爱的梨花;这梨花,连成一片,似雪如云。写成片梨花的形态,逼真优美。 出自何元《看花》 莫…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86
  • 程迪字惠老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   程迪,字惠老,开封人。父博古,部鄜延兵战死永乐。迪以门荫得官。宣和中,从杨惟中征方腊有功,加武功大夫、荣州团练使、泸南潼川府路走马承受公事。诸使合荐迪忠义谋略,可任将帅…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80
  • 《后汉书•李通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父守,身长九尺,为人严毅。初事刘歆,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①,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5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