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燧《凭阑人·寄征衣》译文及鉴赏

  《凭阑人·寄征衣》

  元代:姚燧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凭阑人·寄征衣》译文

  想要给你寄御寒的冬衣,又怕你不再回家;不给你寄御寒的冬衣,又怕你过冬挨冻受寒。在寄与不寄之间徘徊不定,真是感到千难又万难。

  《凭阑人·寄征衣》注释

  越调:宫调名,元曲常用的宫调之一。

  凭阑人:曲牌名,属越调,小令兼用。全曲二十四字,四句四平韵。

  征衣:远行人御寒的衣服。

  君:指远行在外的征人。

  妾身:古代妇女自谦时的称谓。

  《凭阑人·寄征衣》赏析

  这首小令在构思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闺妇在寒冬到来时给远方征人寄军衣的矛盾心理的刻画,表现了思妇的纠结的微妙心理,寄与不寄都渗透了深挚的感情。

  “欲寄君衣君不还”这句写了思妇第一层感情矛盾:征夫远在边塞,久去不归,她迫切地想将亲手缝制的寒衣寄给亲人。“欲寄征衣”,正是她思念、关怀亲人感情的自然流露。但转念一想,远方的征夫得了寒衣如果不想着回家了,就会更增加了分离的痛苦。这又是她十分忧虑的。语意一正一反,一波一折,把思妇对征人思念和关切的心理表现得很细腻。

  “不寄君衣君又寒”这句则以反语倒说:既然寄了征衣,亲人不还,那就“不寄征衣”吧。这似乎可以消除“君不还”的忧虑了,但她旋即想到:自己的亲人又要忍受饥寒了。这是自己更不忍心,更为忧虑的。这两句语意上的反复,把人物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最后“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这两句是前两句矛盾心理的归结,又是女主人公情感的扩展,隐约表现出她时而欲寄,时而不寄,时而担心“君不还”,时而忧虑“君又寒”,每一踌躇,每一反复,都在思念、关切和痛苦的感情。

  其实远方征人的“不还”与寒衣的“寄与不寄”并没有必然联系。女主人公是基于“君不还”的现实才制作冬衣,目的是让远方的丈夫得以御寒。征人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无论“寄与不寄”,女主人公实际上都面临着“君不还”的.冷酷结局。她也明知这一点,故意在寄衣上生出波澜,是为了表现自己长期独守空房的一种怨恨。当然这种怨恨是基于团圆的愿望,本身仍意味着对丈夫的无限深情。又恨又爱,以恨示爱,这是闺妇的一种特有心态。这正是这支小曲情味的动人之处。

  此篇属于元散曲中具有乐府风味的情歌佳作,形制短小,其妙在言有尽而意无穷,以极简练的文字,为读者体会人物心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曲二十四字中,“寄”“君”“衣”“不”四字占了一半以上,用字寥寥而能包含如此丰富曲折的情节和意象,这也是此篇的不可及之处。

  《凭阑人·寄征衣》创作背景

  中国古代,战争频繁,徭役苛重。无数游子背井离乡,饱尝了分离的痛苦。在这种现实的土壤上,中国古代诗词中就产生了不少怨女思妇的作品。姚燧这首散曲,继承了前人作品中思妇怨女怀念征夫游子的题材,表现了相近的社会背景。

  《凭阑人·寄征衣》作者介绍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姚燧《凭阑人·寄征衣》译文及鉴赏】相关文章:

1.《姚燧传》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

2.姚燧《满庭芳》 译文及原文赏析

3.《元史姚燧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4.《凭阑人江夜》阅读答案及译文

5.《望岳》译文及鉴赏

6.《明日歌》原文及译文鉴赏

7.《王冕故事》原文及译文鉴赏

8.南园十三首(其一)译文及鉴赏

9.《已凉》原诗以及译文鉴赏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257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祝福朋友结婚的诗句

    祝福朋友结婚的诗句   祝福爱情长久的’诗句   1、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2、相思相见知何日?…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72
  • 《孙膑兵法》十阵文言文翻译

    《孙膑兵法》十阵文言文翻译   《孙膑兵法》集战国道家文化气息大成在群雄继起、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思想和文化得到了大解放。齐国是重要的思想、文化中心,齐威王、宣王之时,曾在齐国都城…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88
  •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译文]  大丈夫应有远大抱负,就像那正午的太阳,光芒照人间,令人羞耻的是一事无成,疏放轻闲。   [出自]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181
  • 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铁杵磨针

    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铁杵磨针   [选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109
  • 语文文言文阅读习题

    语文文言文阅读习题   阅读《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一文,完成17~19题。(8分)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   泥土中一种叫…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77
  • 诗句祝福语

    诗句祝福语   诗句祝福语   1.新年到,祝烦恼非诚勿扰;郁闷呼叫转移;欢笑即日启程;快乐大笑江湖;幸福珠光宝气;前途东成西就;爱情甜蜜蜜!   2.今年过年不收礼,其实给点也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5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