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两小儿辩日词语解释

  (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启示

  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也该像两小儿一样有根有据,用道理说明问题。

  两小儿辩日中心思想

  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要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片面地看待问题,是得不出结论的,也告诉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297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

    陆游《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   【注释】 (1)此诗作于绍熙三年(1192),作…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77
  • 楚王索珠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原文】   楚王索珠   宋濂   楚共王有照乘之珠,爱之甚,函以金检命左右负以随,时出玩之。游于云梦之泽,失焉。共王不悦,下令国中曰:“有获吾珠者,予以万家之邑。”楚国臣无…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37
  • 清溪行古诗带拼音版及意思(李白)

    “清溪行古诗带拼音版及意思(李白)”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清溪行古诗带拼音版(李白) 《 清qīng溪xī行xíng 》 唐t&a…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17
  • 柳宗元《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阅读答案及翻译

    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 柳宗元 ⑴崔生足下:辱书及文章,辞意良高,所向慕不凡近,诚有意乎圣人之言。然圣人之言,期以明道,学者务求诸道而遗其辞。辞之传于世者,必由于书。道假辞而明,辞假书…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1
  •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   文学帮助人们理解这个时代,从而让他们看清时代的本质,更加渴望一种符合人性的生活。通过文学来让小学生了解世界,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下面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常见文言…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2
  • 千金求马文言文翻译

    千金求马文言文翻译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言文更是多不胜数。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千金求马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13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