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吃点清爽 莴笋好“胃”道

    节日欢聚后不知道有多少人都会感到、呢?其实,长假大鱼大肉地狂吃一顿,最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因此长假过后许多人都会选择喝粥、去去油,不妨再用莴笋做一道清爽的下粥小菜!

    节日欢聚后不知道有多少人都会感到、呢?其实,长假大鱼大肉地狂吃一顿,最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因此长假过后许多人都会选择喝粥、去去油,不妨再用莴笋做一道清爽的下粥小菜!

    麻油莴笋丝

    食材:莴笋1根,胡萝卜半根,蒜3瓣,葱2根,食盐、花椒粉、芝麻油、醋适量

    做法:

    1、莴笋削皮洗净后切丝,胡萝卜去皮切丝,大蒜切末,香葱切碎备用;

    2、将切好的莴笋丝加一勺盐腌5分钟,然后将腌制后的莴笋丝攥一下去除水分;

    3、开一锅水,水开后加半勺盐,放入胡萝卜丝烫半分钟后捞出过冰水,控水备用;

    4、将莴笋丝和胡萝卜丝放入耐热容器内,放上香葱末和蒜末,将刚刚烧热的麻油浇在蒜末和香葱末上,调入1大勺醋,拌匀即可食用。

    一、莴笋可消积下气,宽肠通便

    莴笋别名茎用莴苣、莴苣笋、青笋、莴菜等,可生食、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嫩叶也可食用。莴笋可开通疏利、消积下气,其味道清新且略带苦味,可刺激消化酶分泌,增进食欲,其乳状浆液可增强胃液、消化腺的分泌和胆汁的分泌,从而促进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对消化功能减弱、消化道中酸性降低和便秘的病人尤其有利。

    此外,莴苣含有大量植物纤维素,能促进肠壁蠕动,通利消化道,帮助大便排泄,可用于治疗各种便秘。在春节长假期间吃多大鱼大肉感到消化能力减弱、便秘的人,不妨多吃一些莴笋。为了使营养成分少受损失,吃莴笋时,最好洗净生拌吃;即使煮或炒吃,也宜少煮、少炒。

    二、节后刮油不能太过分

    由于长假期间吃得太多,大鱼大肉撑起了胃肠,人体调动血液支援消化,造成大脑供血减少,节后胃肠恢复缓慢,就容易出现人体感觉疲劳,整日昏昏沉沉,甚至神经衰弱。

    另外节后减肥需求迫切,多数人首选就是节食,进而吃减肥药、喝消脂清肠茶等,“手软”些的也改为素斋果腹。在网络上,一些人将燕麦、芹菜、玉米、淮山、洋葱、海藻、银耳、山楂等奉为“刮油圣品”,吸引大量关注、学习,甚至只吃这些食物果腹,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节后饮食应当从大鱼大肉转变为清淡饮食,降低高脂高蛋白食物比例,合理搭配谷物类、瓜果等高纤维食物。不过,不能完全只进食所谓的“刮油”食物,因其膳食纤维中也含有相当数量的不可溶性粗纤维,过度食用会延缓胃排空,导致腹胀、早饱、、等症状,甚至还可能影响下一餐的进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4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办公族如何预防颈椎病

      纠正与改变工作中的不良体位,对于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长期从事会计、写作、编辑、打字、排版等职业的人。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23日
    1.7K
  • 惊四种怪味食物最养女人

    TOP1.大蒜亮泽秀发   很多女性担心吃大蒜会导致口气不清新,其实,它是女性的“健康卫士”。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蒜产区和长期食用大蒜的人群,其癌症发病率均明显偏低。专家表示,每天吃半头生大蒜,就能对乳腺癌、卵巢癌等起到抑制作用。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12日
    1.2K
  • 专家教你观手色看健康 很快就学会

      一般来说人手掌的颜色都是红润的,即使是常年劳作的人,它们的手掌最多就是粗糙发黄但是红润的颜色依然是十分均匀的,所以在生活中如果手部颜色出现了改变,往往就表示我们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9日
    1.7K
  • 中医十宝 女人滋阴补肾又补血

      俗话说,男怕伤肝,女怕伤肾。所以女人一定要注意。中医认为,女人只有气血充足,肝色才能饱满红润。食补是女人补血养肾的首选方法。在饮食上女人究竟如何补血最好呢?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10种食材,女人补血补肾最管用了。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10日
    1.3K
  • 女人贫血面色苍白 6秘诀补血

      女人脸色容易苍白,经常头晕,可能是惹的祸。对付贫血,我们可以通过食补的方式,多吃些补血食物,养出红润气色,做一个美丽女人。那补血的食疗方有哪些,又要如何吃呢?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10日
    1.7K
  • 夏天最有效的去湿气方法 全在这了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体内水分调控失衡,湿留体内,影响身体健康。

    健康管理 2017年2月9日
    1.4K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