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行歌野哭两堪悲翻译赏析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行歌野哭两堪悲》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前言】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第一首写已将尽的情景,再写诗人所以彻夜不眠,并非因守岁而是在为民间疾苦忧虑,也因客中孤独,思归心切而愁闷。诗中又以举重若轻的手法,平叙生活琐事,深寓老之将至的沉重感慨。篇末以故作宽慰的口吻,表现了唯有残灯相伴的旅况的凄凉。

  【注释】

  ⑴野宿:住宿在郊外。

  ⑵行歌:边行走边唱歌,借以抒发感情、表达意愿等。《晏子春秋·杂上十二》:“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野哭:哭于郊外。

  ⑶微:暗淡低微。

  ⑷守岁:除夕习俗,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⑸乡音:家乡的口音。

  ⑹重衾:多条被子。

  ⑺沐:洗发。

  【翻译】

  有人边行走边唱歌,有人在野外啼哭,两种声音都令我心中伤悲,远处的灯火夜空的疏星,渐渐地趋向暗淡低微。病眼睡不着并非因着守岁,乡音无人为伴我苦苦地思归。盖着几条被子双脚依旧冰冷,知道冬霜重满是寒气,刚洗过头发觉得轻松,却感知鬓发又已变稀。多谢残灯并不将人嫌弃,孤舟中整夜里许我相伴相依。

  【赏析】

  第一首诗以悲情起句,遣词造句处处含悲。“野哭”、“病眼”、“苦思”、“霜重”、“残灯”、“孤舟”诸语,无不充满冷寂愁郁的色调,望而生悲。当然,诗人如此惆怅郁结是有特定的时空背景的。写作此诗时,正值除夕之夜。除夕是一年的终结,站在这个时间点上,不免让人心生岁月如流、人生易老之叹。苏轼说洗过头后,感到头轻发疏,就是这个意思,此其一。

  其二,除夕是合家团圆,共享天伦的最重要节日,但诗人却受命在外,远离故土,思乡之情、羁旅之意油然而生。其三,诗人彼时迁谪出京在杭州任职,是由于与改革派的王安石政见不合所致,命运多舛,仕途偃蹇的忧伤一直萦绕在他心头,一有机会就会喷薄而出。这种情怀在第二首诗中展露得更明显。万家合欢的除夕之夜,诗人独在异乡,饱受严寒,辗转难眠,触景生情,歌哭皆悲。不过,这首诗也不尽是悲情。末尾两句,诗人写他从残灯的一线光亮和小舟的一夜托身里,感受了一丝的温暖和美好,所以他要感谢它们,这就是苏轼的超迈之处了。这其实也是下文写自己的豁达乐观张本。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601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春雁原文翻译

      《》   作者:王恭   春风一夜到衡阳,   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道春来便归去,   江南虽好是他乡。   :   1、衡阳:在湖南省,相传大雁南飞,到衡阳为止。   2…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51
  • 童稚文言文附答案

    童稚文言文附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0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5
  • 《程门立雪》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程门立雪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释: 1、盖:大约。 2、暝:同“眠”…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93
  • 吕安简傲文言文翻译

      简傲,指高傲,也就是傲慢失礼,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本篇跟上一篇一样,主要也是描写名士风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士族阶层享受着各种特…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0
  • 赵令畤 《菩萨蛮·轻鸥欲下寒塘浴》翻译赏析

      凭船闲弄水,中有相思意。   [译文]   靠着船儿独自发愣无聊地戏弄着江水,激发起内心无限相思之意。   [出自]   北宋 赵令畤 《菩萨蛮·轻鸥欲下寒塘浴》   轻鸥欲下…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1
  •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原文及译文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建安初,正入蜀依刘璋,不任用,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松于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者?”松乃…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11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